深圳晚报 2019-06-12
深晚领读|自然观察者用画笔记录与51种野鸟的邂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自然观察者赤勘兵卫与一直参与救助受伤野鸟的大山先生合作,用细致的画笔描绘出各种野鸟的形态细节,同时为日本月刊《观鸟》提供鸟类观察的文章与图画创作。《野鸟形态图鉴》便是这些文章与图画的结集,主要分为正文与解说两部分,正文描绘了不同类群鸟的羽毛分区、翅及尾的内外形态,对鸟的喙、足、须、鳞、距等特征都进行了翔实的描绘;解说部分主要涉及野鸟的分布、生态和历史等,是较为综合性的介绍。

赤勘兵卫说,他初次产生画鸟的念头,是在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冬日。他在一棵大橡树下发现了一只刚刚死去的栗耳短脚鹎。它静静地躺在地上,像是安详地睡着了。他用外套小心翼翼地包起它带回了家,放到桌子上,一边感叹着它好似还活着一样的灵动姿态,一边用画笔记录下它的样子。

" 现在回忆起来,实在是非常珍贵的邂逅。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室外发现过不带伤痕的鸟类尸体。因为那场邂逅,原本就喜爱小动物的我成了一名鸟类爱好者,还恳求父亲为我买了在二手书店发现的几本很贵的专业鸟类图鉴。这几本图鉴成了我的宝物,带我走进超越想象的大自然。"

后来,赤勘兵卫开始在面向鸟类爱好者的月刊《观鸟者》上刊登文章。他决定将最初发现那只栗耳短脚鹎时的感动呈现在连载的鸟类资料画中。" 然而,我与被救治鸟儿的邂逅各有不同,有时是受伤的鸟,有时是生病的鸟,有时是死去的鸟。我在画伤病鸟的时候,不会强行测量,而是尽力表达它的生命力。而遇到因脑震荡而短暂昏迷的鸟儿时,则会通过详细测量等方式,收集更多信息以准确地描绘它们。"

在书中,赤勘兵卫感慨,我们还剩下多少时间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呢?将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来思考的话,很多鸟儿不断受伤、死去可能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如今的全球变暖也许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这样的 " 自然 ",却让人感到不安。

《野鸟形态图鉴》

[ 日 ] 赤勘兵卫 著

赵天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 年 6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