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部分机构以 " 同仁 "、" 同仁堂 " 的名义推销商品或服务,产生了大量消费纠纷。深晚记者从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获悉,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5 月 30 日共收到涉及 " 同仁 "、" 同仁堂 " 机构的相关投诉 76 宗,投诉主要反映问题为:一、商家以 " 同仁堂 " 子公司或连锁店名义,通过免费养生体验诱导消费者充值办卡;二、消费者接受养生服务后出现身体不适或对服务不满意,要求退款,遭到商家拒绝;三、消费者充值后,商家店铺转让或停业,消费者退费无门。
针对以上问题,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与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向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 北京同仁堂集团 ")进行调查核实。北京同仁堂集团回复称,其核实的 35 家被投诉机构(名单附后)均非其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开办,其公司从未授权上述机构使用 " 同仁堂 " 商标、字号,也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 " 同仁堂 " 字号成立类似机构,上述机构与北京同仁堂集团没有任何关系。
据了解," 同仁堂 " 是全国著名的百年老字号,在消费者心中享有盛誉。但近年来出现大量打着 " 同仁堂 " 名义的机构误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识别以 " 同仁 "、" 同仁堂 " 名义经营的机构,理性消费。
一、谨慎识别,核实真伪。
消费者应谨慎识别以 " 同仁 "、" 同仁堂 " 名义经营的机构,在消费前仔细查看该门店营业执照,拨打北京同仁堂集团客服热线 400-606-1669 核实该店是否有北京同仁堂集团相关授权。
二、理性消费,勿轻信商家。
消费者应理性消费,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切勿贪图免费养生体验活动、免费养生讲座;切勿盲目选择理疗服务及产品;切勿轻信商家对理疗项目功效的夸大宣传;切勿轻易办理消费额度高及消费周期长的会员卡。
三、留存凭证,及时维权。
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应签订书面合同或录音录像,保留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以便日后出现纠纷时进行维权。如遇消费纠纷,可通过 "315 消费通 " 微信公众号、拨打 12345 电话等方式向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和举报。
▲具体被投诉机构名单(由消费者提供的名称及地址)如下:
深圳晚报记者 郭海南 通讯员 胡蓉 责编 徐再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