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6-14
深晚领读|青年形象承载着一个族群对未来的想象 作家张柠携新书《三城记》做客“深圳晚八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6 月 14 日晚,评论家、作家张柠走进深圳书城中心城,携最新长篇小说《三城记》做客 " 深圳晚八点 ",围绕 " 长篇小说中的青年形象 " 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文学交流。这是《三城记》" 多城看‘三城’ " 系列活动的第六站。尽管暑天炎热,现场读者却在讲座中感受到一抹清凉,收获良多。

《三城记》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开年推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新作,堪称一部 "80 后 " 成长史。作品聚焦主人公顾明笛的命运变迁,直面当下中国城市生活,以此为原点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和精神状况。作家以扎实的现实主义风格,讲述沙龙、报社、高校、互联网、城市与乡村等多种生活,较为完整地塑造了当代城市青年的典型形象,突出主人翁逐渐敞开自我、认知世界、寻求爱获得爱,最终由一位具有 " 小资情调 " 的青年成长为真正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的历程。

活动现场,张柠将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以及自身创作《三城记》的心得结合在一起,生动而透彻地诠释了青年形象的文学与社会意义。张柠认为,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具有反映历史现实的野心,社会中有多少种人物形象,长篇小说就应该能够塑造多少种人物形象。这是长篇小说的使命也是巨大的挑战。在所有这些形象中,青年形象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从 " 四大名著 " 到 20 世纪的 " 家春秋 ",再到如今,从中国经典到西方名著,青年形象始终承载着一个族群对未来的想象。

讲座中,张柠还结合《三城记》的创作,分析了当下城市青年的文学形象。他说,解决了物质匮乏的问题之后,现代青年面临两种最大的焦虑:一是如何找到新的意义,在世界中定位自己的角色;二是如何突破自我与外部世界建立关系,让爱成为可能。在小说中,张柠试图与主人公一起 " 将破碎的自我和现实变成意义整体 ",让沉思的青年行动起来,面对时代新问题,寻求最切身的答案。

《三城记》首发于《当代》2018 年第 6 期,一经面世便已获得非常好的反响。经广大读者投票,《三城记》在 "《当代》文学拉力赛 " 中荣获 2018 年第六站冠军称号。此外,小说入选北京市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先后被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报刊转载。

张柠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他著有长篇小说《三城记》,中短篇小说集《幻想故事集》,长篇童话《神脚镇的秘密》等。此外还著有学术著作《土地的黄昏》《文学与快乐》《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感伤时代的文学》《白垩纪文学备忘录》《枯萎的语言之花》《叙事的智慧》《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合著)等。

《三城记》

张柠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1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