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南京明城墙,历经 650 多年沧桑变幻,依然屹立。可你知道吗,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也会面临很多 " 健康威胁 ",除了风雨侵蚀,还有来自动植物、微生物的威胁 …… 面对这些病害,该如何防治呢?6 月 15 日," 预防性保护——第三届建筑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 " 在南京开幕。6 月 16 日,研讨会分会场上,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以监测预警平台与铭文数据库为例,介绍了南京城墙本体监测及预防性保护管理建设。
△城墙根旁边有市民在锻炼跑步
" 把脉 " 南京城墙: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威胁
南京城墙,中国南方极具代表性的砖石城墙。南京城墙营建中,城墙砖是最大宗的建材,共使用了约上亿块。" 作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石城墙,南京城墙具有砖石类建筑常见的病害威胁,又有自身独特的保护需求。"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博物馆数字信息部主任金连玉介绍,风化病害、植物病害、结构病害等,是砖石结构城墙 " 健康 " 最常见的威胁。
△城墙上长出植物
南京城墙长期暴露在外部自然环境中,墙体受风化、植物以及外力等影响,容易发生墙体松动、鼓胀、变形,出现裂隙,甚至坍塌、墙面风化剥落。" 比如,城砖常年暴露于空气之中,受到酸雨、潮气的作用,表面逐渐泛盐、风化剥落。尤其南京冬季雨雪较多,空气潮湿,城砖浸水再遭受低温,容易发生冻胀,会加速城砖出现酥松、脱皮等现象。"
△城墙根可以看见破损的情况
大到动物、植物、小到微生物,都会威胁城墙 " 健康 "。城墙内生长的植物根系,蓄水后使城砖长年处在潮湿环境下,而城砖浸水容易遭受破坏,植物根系膨胀也会挤压城砖,造成城墙本体膨胀、裂缝等。夏天到了,南京温润潮湿,微生物容易滋生;还有一些小动物,利用城墙打洞、筑巢 …… 对于城墙保护,这些都是严重威胁。
此外,城墙本体受人为、地震、洪水,以及热胀冷缩等外力影响下,也会产生整体滑移、坍塌、裂缝等。城墙构筑使用的石材,经历了风吹雨打,石块之间干湿交替,会造成盐分凝结、霉菌滋生等。
南京城墙博物馆将辟出独立空间,用于监测预警平台
650 多年风风雨雨过后,南京城墙仍然面临着不少 " 健康威胁 "。面对这些病害,究竟该如何防治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城墙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正在积极筹建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保护和监测南京城墙,不仅保护南京城墙砖石文物本体,还有周边环境监测预警,希望实现预防性保护。
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主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建成实时预警系统。这个预警平台,涉及地理信息支撑平台、保护体等压监测、保护体内保存环境监测、建筑体安全性监测、文物本体监测、博物馆环境监测、游客监测及管控、遗产预警管理、数据分析与利用、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
从城墙本体总体格局变化、遗产要素单体、本体与载体病害、自然环境、建设控制、社会环境、人流监控、安防消防、日常巡查、考古发掘、保护展示与环境整治工程等方面,进行重点监测。同时,面向监测人员、 管理机构、专家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用户的需求,建立应用处理及信息服务功能。
据了解,正在建没中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将专门辟出独立空间,用于监测预警平台监控室及机房建设。通过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南京城墙本体预防性保护,降低或延缓环境与气候对南京城墙本体的损害,减少砖石质建筑常见病害威胁。
南京明城墙将三维可视化,城墙砖文可在线查询
你知道吗?650 多岁的南京城墙,其实会说话。走在城墙脚下,细细摩挲,不少城墙砖上有铭文。南京城墙砖文,是南京城墙的一大特色。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砖文包含内容十分丰富,是南京城墙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目前,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收藏带有砖文的城砖共计千余种;城墙本体上的上亿块城砖,多数城砖带有砖文。
时间长了,城砖与砖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风化,大多砖文已不太清晰了,亟待信息采集与保护。因此,南京城墙砖文数据库建设自 2017 年开始筹划,2018 年 10 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解放门城墙段铭文砖数据采集,近期将开展太平门段城墙砖文采集工作。这个数据库,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先进数字化技术,掌握南京城墙每块城砖的空间位置、状态、城砖内容、具体影像等。
据介绍,南京城墙砖文数据库的构架分为前期与后期两部分。其中,前期通过先进空间信息采集技术,获取城墙多维时空数据;后期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三维技术,建立南京明城墙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城墙砖文在线查询。
实习生 徐可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 / 文 徐洋 / 摄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