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
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助理教授尼基 • 阿瑟五个月的近距离考察下变得清晰起来。
2010 年 1 月至 6 月,尼基 • 阿瑟对《纽约时报》新闻编辑室(主要是待在商业版)进行了总计超过 700 小时的实地观察。从中,她看到新闻工作者是如何在一个随需应变的即时新闻环境中工作、应对挑战的,又是如何处理工作惯例以便适应不断向一个渴望新鲜内容的网站供应素材的压力的。她还看到,在遇到对互动内容——从视频到在线图形的新需求时,记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她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从内部视角向读者展示《纽约时报》,以此反映新闻工作者是如何依据新兴的网络新闻价值观——即时、互动和参与来平衡网络版和纸质版的内容生产所带来的挑战的。
她在书中表达了她的主要观点:网络新闻世界有了引导新闻工作的新价值观。新闻工作者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一个全天候的新闻环境的需求,如何适应一个互动式参与的社会环境的需求,如何适应一个一家媒体对大众传播的模式已被颠覆的世界的需求。其结果是对新闻工作惯例的改革,尽管此举存在争议,但它使新的新闻价值观得以形成,即即时、互动和参与。相应地,这些价值观也正在调整新闻工作和专业实践。应该说,旧的新闻价值观依然存在,会由工作惯例和内外部的力量之中反映出来。比如,客观性原则仍是一种战略性仪式,一种可以自夸的专业愿景。但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如今正在调整他们融入自己工作流程和职业理想的方式,以便在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环境里工作。
这本书是对 21 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考察报告,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 纽约时报 > 是怎么做新闻的》
[ 美 ] 尼基 • 阿瑟 著
徐芳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年 6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