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了《纽约时报》近百年(1892-2010)数学报道精华的《数学百年风云》近期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纽约时报》创刊于 1851 年,在美国乃至全球有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纽约时报》从创刊伊始,就辟出版面,专门报道数学方面的重大进展。《数学百年风云》从《纽约时报》近一个世纪的诸多数学报道中精选出佳作荟萃一齐,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直接反映了近现代数学的概貌。
跨越一个世纪,权威趣味两不误
有一名数学家曾经说过:像音乐和绘画一样,数学是一种艺术。将数学翻译成英文,比翻译中国诗歌更加困难。
但《纽约时报》却使得数学能够面向大众,让一般读者也觉得充满趣味性,而不会晦涩难懂。《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可能不会给出证明的细节,但它们揭示了一个丰富的世界,令人激动、惊讶,甚至扣人心弦。它们甚至提出了古老的问题:数学是什么?它是发现还是发明?是艺术还是科学?若是艺术,那么为什么宇宙看起来遵循数学法则呢?
《纽约时报》中所报导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及其范围也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有些文章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给出了数学解释——果酱中的草莓往往在罐子的上面,巴西坚果会在混合坚果罐的顶部,为什么重的东西会跑到容器的顶部?
一名妇女在 4 个月内连中两次新泽西乐透彩,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概率通常被报导为 17 万亿分之一。然而,事实上,统计学家计算表明,它更可能是 1/30。《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解释了如何推理这类问题。
关节疼痛是否真的是天气改变的反应呢?统计学家用一个有道理但与直觉相悖的分析回答了这个问题。另一篇文章则告诉我们控制交通堵塞的一个惊人结果——数学家可以证明,有时封锁道路实际上可以改善交通。
还有更多内容,比如:折磨了数学家们整整 400 年的费马大定理,究竟是如何被证明的? 蝴蝶效应是怎么回事? 我们能设计出永远不能被破译的密码吗? 有着 "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 之称的菲尔兹奖,居然会被人弃之如敝履? 所有这些,都浓缩在这本《数学百年风云》之中。
古怪的数学家,不拘一格的天才
虽然今天的许多科学领域需要比较大的研究团队,但数学家通常独自工作。有时候一个聪明的人可以改变一个领域。许多数学家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本书中你将遇到的数学家包括古怪的格里戈里 · 佩雷尔曼,他解决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庞加莱猜想,之后又隐居到俄国的森林中,并拒绝了 100 万美元的奖金和堪称数学中的 " 诺贝尔奖 " 的菲尔兹奖章。
此外,还有保罗 · 埃尔德什,一个非常古怪的数学家,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但是却一直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其他数学家把他邀请到家里,为他提供食宿,并与他合作,直到他搬到另一个数学家的家里。他靠着意大利浓缩咖啡,每天工作 20 小时,发表了 1500 多篇论文。埃尔德什曾经说:" 数学家是将咖啡转化为定理的机器。" 当同事请他歇一歇时,他回答说:" 坟墓里有的是时间休息。" 埃尔德什 83 岁逝世,不过他的数学,就像所有的数学一样,是永恒的。他的发现,正如欧几里得和佩雷尔曼的发现一样,将永垂不朽。
解谜数学难题,堪比悬疑大片
相信读者们对于许多著名数学难题都有所耳闻,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四色猜想、庞加莱猜想等。《数学百年风云》以实录的方式,记录了这些数学难题的进展。比方说,早在 1939 年,《纽约时报》就发表了对 " 四色问题 " 报道,1976 年又发表了 " 四色问题被证明了 ",其间的时间跨度足足有 37 年!
对于折磨了数学家 300 多年的费马大定理,在 1993 年,一位年轻的数学家安德鲁 · 怀尔斯,宣称他解决了费马大定理。接着,是紧张的质疑。这是一个复杂的证明,依赖于最近才发展起来的刚刚被理解了的数学。当数学家仔细检验怀尔斯的工作时,他们发现了其证明中的一个漏洞,怀尔斯力挽狂澜地想要补救。他重新回到家里的小阁楼上的办公室——他曾在此秘密工作——尽力将证明补充完整。这件事直到一年后才完美收场。
正如《纽约时报》所讲述的,这是一个过山车式的传奇,是一个关于骄傲、抱负、天分和决心的难忘故事。《纽约时报》更是不惜笔墨,第一时间进行 " 同步传递 ",从最早的 " 也许能很快解决 ",到 " 解决了吗?没有 ",再到 " 仍然无解 ",然后是 " 数学家证明了 ",接着又是 " 证明发现了缺陷 "," 还没有完全证明 ",最后才是 " 漏洞被补救了 "," 费马大定理最终获证 ",整个过程延续数年,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简直堪比一部精彩的悬疑大片。
记者大咖云集,文体风格多变
《数学百年风云》一书的编者吉娜 · 科拉塔是《纽约时报》著名记者,专注于报道科学与医药,曾两次进入普利策奖短名单。而全部 33 位撰稿人里,有不少人可谓鼎鼎大名,如曾任《自然》杂志的总编辑、《大英百科全书》出版人的保罗 · 霍夫曼,曾风靡全球的《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的作者詹姆斯 · 格雷克等。
绝大部分作者都不是专业的数学家(很多是供职于《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但也许惟其如此,才使得他们能免于专业方面的繁琐细节的束缚,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数学世界与数学人生。
《数学百年风云》一书中的文体非常多样,长度没有一定之规,既有短小精悍的,也有长达 20 多页的长篇大论。除了中规中矩的新闻类,有不少文章都文笔优美,叙述生动,颇有散文气息,读来趣味盎然。
如果你对数学尤其是数学史感兴趣,或者是一位趣味数学或科普写作的爱好者,相信你一定能在书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数学百年风云》
【美】吉娜 · 科拉塔 著
崔继峰 林开亮 张海涛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9 年 4 月出版
特约撰稿 毛文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