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合并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 89 岁中晚期肝癌患者,一个是体内有近两斤重肝脏肿瘤的两岁娃,近日,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术后康复中的一老一小在病房走廊相互问候,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这一老一小病情复杂,多家医院均认为风险过高而拒绝为其手术,而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李晓武主任团队及医院多学科协作下,两人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恢复良好。
规避多种风险,近 4 个小时切除老人肝癌
今年 3 月,89 岁的邢老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随后还出现发热、眼黄、皮肤黄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磁共振检查后考虑肝癌并胆道梗阻。考虑到老人高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治疗后,老人黄疸逐渐消退,但由于老人基础疾病太多,年龄大,手术风险极高,建议老人到北京、上海继续治疗。
随后,老人慕名来到深大总医院找到了肝胆外科主任李晓武。了解老人的特殊病情后,李晓武先后组织两次全院多学科会诊,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 10 余个相关学科共同参与。老人同时有血糖、肺功能、心脏等多种问题,身体加年龄原因耐受力差,手术既要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又要缩短手术麻醉时间,还要减少出血 …… 综合评估后,专家们确定了治疗方案,并成立了 MDT 治疗小组。
" 老人的病灶在左肝,但是肿瘤经过左肝管一直突出到胆总管,属中晚期肝癌,然而从影像学检查看,突出到胆管的肿瘤应该没有侵犯胆管,因此,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我可以把手术总时间控制在 4 小时内。" 李晓武表示,在治疗团队的配合下,最终手术历时 3 小时 40 分钟,出血约 300ml,肝癌病灶完整切除,梗阻完全解除,手术顺利结束,完全符合预期。手术过程中老人生命体征平稳,以清醒状态出手术室并返回重症监护室,术后 1 天即转回普通病房,6 天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
两斤重肝肿瘤威胁两岁女童性命
与邢老在病房走廊相互问候的是 2 岁女童小彤。出现肚子鼓胀及食欲下降等症状后,小彤被父母带到医院检查,发现巨大肿瘤已经 " 吃掉 " 了她的大部分肝脏,使其腹内多器官受挤压。多家医院医生都表示无法手术,只能选择化疗。最终患儿家属慕名来到了深圳大学总医院,求助李晓武团队。
患儿年龄小,肿瘤体积巨大,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可能会给患儿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且效果不确定。李晓武教授通过对患儿影像学资料评估后发现,虽然患儿肝脏的肿瘤巨大,但仍有完整切除肿瘤的机会,且该肿瘤有完整包膜,单发,没有远处转移,手术完整切除结合术后预防性化疗会有比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李晓武认为,外科就是要在风险中果敢而谨慎地为生命开辟道路。综合考虑手术出血、术后肝功能不全、抗感染治疗等各种风险后,李晓武教授团队及儿科、麻醉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为患儿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由于小彤年龄小,肿瘤体积巨大且与血管的关系极为密切,控制出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相比于成人,患儿的总血量较小,仅为成人的五分之一,约为 1000ml,术中出血如超过 500ml 则可能危及生命。且肿瘤与腹腔内的器官紧密相连,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精细程度要求极高。李晓武教授术中采用了超声吸引刀(CUSA)对肿瘤周围的血管实施精确解剖,逐一结扎。手术历时 5 小时,精准切除了 15 厘米 *13 厘米 *11 厘米的肿瘤,重量达 860 克,术中出血不到 200ml,术后转入 ICU 监护,在儿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下,患儿安全地度过了围手术期,术后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该肿瘤类型为恶性的肝母细胞瘤。
年龄并非恶性肿瘤治疗的 " 禁区 "
" 像邢老这样的高龄患者,只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纠正、控制基础疾病,大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甚至治愈!" 李晓武说,对于高龄的恶性肿瘤患者,大部分医生甚至许多家属都会选择放弃治疗或者姑息治疗,认为 " 少折腾 " 患者是最好的结局。而医学技术发展至今,对于各种患者都应该有个性化的、精准化的治疗方案,高龄并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 " 禁区 "。
" 治疗这位九旬老人肝癌的成功,其实就是个体化治疗的成功之处!" 李晓武告诉记者,纵观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医院将会接收到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即便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只要能采取针对患者个体化的治疗,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李晓武表示,肝母细胞瘤好发于 3 岁以下患儿,发病罕见,一百万个新生儿中仅 5-8 个,属于胚胎性肿瘤,可疑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其中有腺瘤样息肉家族史的患儿患此病的风险是其他儿童的 1000-2000 倍,如父母发现孩子腹部有包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王卓芬 郑文靖 责任编辑 徐再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