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 日,福田区福南小学举行深圳市重点资助课题结题汇报暨 " 指南针 " 课程成果展示活动,课题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备受专家关注。福南小学于 2016 年成功申报《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以福南小学课程谱系构建为例》研究课题成为市教育科学 " 十三五 " 规划年度重点资助课题。三年来,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该校不断完善 " 指南针 " 课程体系,成功开发了许多基于六大核心素养的 " 多元、丰富、适性 " 课程,共 88 门。
88 门社团课程同时开放 展示活动妙趣横生
当日,深圳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臣、香港教育大学教授罗厚辉、全国自主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明平、福田区教科院副院长杨春生及福田区教育局相关人员等应邀参加观摩活动和结题汇报。
专家团一行首先查阅课题资料和相关成果,随后,参观 " 指南针 " 课程成果展示,对乐高机器人、无人机、编程、漆画、茶道、戏剧等社团课程倍感兴趣,并予以高度评价。据悉,当天该校 88 门社团课程同时开放,各种展示活动妙趣横生,令人应接不暇。
结题汇报在艺术色彩浓厚的 " 漆语坊 " 举行,由该校副校长曾海玲主持、校长邱坤彬作结题报告。邱坤彬以《道德经》中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开场,用 "321 法 " 从 " 三个阶段 "" 三个内容 "" 三个成果 " 以及 " 两个创新 "" 一个方向 " 全面概括课题研究工作的亮点和成果。
课题研究具有国际视野 为孩子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听取报告后,专家团代表分别对课题研究进行点评。李臣认为,学校创造性利用教学空间,营造了信任、欣赏、激励型的文化,建议学校可进一步探索课程运作,扩大辐射面;罗厚辉认为,课题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并从教育 " 分层与融合 " 理念出发对课题提出有益建议。
王明平认为,课题研究思路清晰,过程扎实,成果显著,应用价值强,鼓励学校进一步细化研究成果,争取将研究成果上升至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理论实践水平;杨春生也对课题研究价值给予肯定,并就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福南小学 " 指南针 " 课程体系在《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以福南小学课程谱系构建为例》的课题研究过程中," 从无到有 "" 从有到丰富 ",大大促进了孩子身心、艺术、科学、国际素养发展,为他们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课题顺利结题备受鼓舞,福南小学将继续完善 " 指南针 " 课程体系,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通讯员 刘丽葵 杨嘉莉 编辑 佟艳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