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6-25
深晚报道|深圳首例!心脏是常人两倍大,这个团队为他巧手“定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今年 58 岁的老潘六年前被查出患有肥厚型心肌病,几年来先后做了两次房颤射频消融,但时间久了再次复发,且一次比一次凶险。今年 4 月,老潘房颤再次发作,危急之际,他找到深圳大学总医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专家李海鹰。近日,李海鹰团队对他实施了希氏束起搏植入术,挽救了老潘的生命。

▲康复的老潘为李海鹰团队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心脏膨胀像个气球,是常人两倍大

今年 58 岁的老潘六年前被查出患有肥厚型心肌病,并且出现了呼吸困难、头晕、胸痛的房颤症状。几年来先后做了两次房颤射频消融,一开始每次做完的效果都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颤再次复发。

今年 4 月,老潘房颤频频发作,连走路都走不动了,晚上睡觉也不能平躺。深知自己状况危急,老潘和家人到处求医,上海、杭州的几家著名的大医院看了一圈,几位医生都建议他做第三次消融手术,但也很难改善他目前心衰的症状。走投无路之时,老潘来到深大总医院,找到李海鹰主任。

此时的老潘走不到 50 米就气喘吁吁,下肢浮肿厉害,一按一个坑。李海鹰知道,老潘的心脏功能是越来越差,并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心脏极度衰竭。后检查发现,老潘的左心房内径竟然达到了 62mm,左心室 67mm,心房膨胀得像个气球,几乎是常人的两倍大,功能却还不及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这也是导致老潘浮肿、胸闷气喘、胃胀的根本原因。

▲李海鹰团队来病房看望老潘

" 心尖 " 植入起搏器救了他一命

常见的人工心脏起搏部位,一般是会把起搏导线植入到右心室,难度相对简单。但是,由于正常的心脏传导方向是从上向下,而传统起搏器的电生理传导方式是完全逆反的,导致左右心室不同步,长此以往会加重心衰,进而造成心功能进一步损害。

经过深思熟虑,李海鹰决定行房颤房室结消融,打断心衰的恶性循环的源头,然后用国际最先进的希浦区域的起搏促使老潘的心律规整的跳动。李海鹰说,对于房颤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无论选择双室起搏还是右室起搏都不是最佳的生理起搏方式,而采取房室结消融后植入永久希氏束起搏的治疗方式,可以解决消融后右心室起搏导致的心室收缩不同步及其诱发的心功能不全。

可位置局限、难固定,如何以最低的输出电压使得植入的起搏器成功开机,每一个 " 关卡 ",对手术医生都是挑战。李海鹰的团队决定挑战难度,心内科团队在麻醉科和介入放射科配合下实施手术。幸运地是,手术十分顺利,安装起搏器后,老潘立即转危为安,心跳可按起博器设置的脉冲频率不差分毫地跳动,当天就感觉轻松了很多。

术后两个月,老潘恢复得越来越好。他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些用爱和技术为他救 " 心 " 的医生朋友们,又一次,多亏了他们,老潘跑赢了死神。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杨柳 责编 陈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