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6-27
南京一公园发现六朝湿刻画像砖,专家:易风化,不应放在野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然 徐梦云 文 / 摄)近日,有网友爆料,在南京栖霞区萧伟墓石刻公园发现一块六朝湿刻画像砖,"1400 年前湿坯刻画,独一无二,非常珍贵。现敞露于外,风吹雨打,坐卧踩踏,亟待入馆保存展示!"6 月 27 日,现代快报记者前往现场调查。

△被发现的六朝湿刻画

现场:六朝湿刻画像砖露天摆放,无任何保护

在南京市栖霞区恒飞路与仙新路交叉口东侧的街边公园,处处散发着六朝的文化气息,地面、墙上都印有六朝莲花纹饰,这就是萧伟墓石刻所在地。在公园的中心位置,有两个大花坛一样的景观,是萧伟墓阙。

△侧面看湿刻画线条流畅

在网上发出呼吁的,正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方青松。记者发现,他口中的 " 六朝湿刻画像砖 " 在萧伟墓阙东阙,砖上刻有图案,形似一只鸟类。虽然过去了 1400 多年,这块砖已经有风化破损的痕迹,但依稀可见右边刻画着一只含着鱼的鸟,左边隐约可以看见一个人物画像。靠近看,记者发现砖块图案上的线条流畅,凹陷处十分光滑。

方青松告诉记者,这正是湿刻砖的特征。" 能看出来,这块砖不是烧好之后再雕刻的,是在泥胚还没有干的时候,用尖锐物在这上面画出来,再拿去烧的。" 方青松表示,据他所知,这种六朝湿刻画像砖比较罕见。

△萧伟墓阙

记者沿着墓阙走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其他带有图案的砖块。但正如方青松所说,这块湿刻画像砖敞露于外,人们可随意踩踏。在墓阙周边也没有标识牌,告知市民这些是六朝砖。

据了解,萧伟(476-533),字文达,梁文帝第八子。梁武帝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十七年(518)改封南平郡王,官至中书令、大司马,中大通五年卒,谥曰 " 元襄 "。

公园内的碑文显示,萧伟墓石刻在 1982 年公布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作为南朝陵墓石刻之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后面记载显示,萧伟墓石刻现存一对神道石柱、两柱础、一小石兽。石柱北约 700 米处发掘一座墓葬,出土文物有墓志、陶器、青瓷器、铜器等 65 件。

文物部门回复:湿刻画像砖为六朝墓砖,露天展示也是保护

这块刻有图画的砖是否来自六朝?带着疑问,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该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4 年这个地方做了文物提升,2008 年打造了萧伟墓石刻公园。" 像花坛一样的墓阙是 2004 年从地下直接提升出来的,都是六朝时期的墓砖,还是原来的形制,只是做个提升而已。"

当记者询问该工作人员,文物提升时墓砖的位置是否有改变,他表示:" 应该没有,如果做提升的话,肯定不会动的,这是有要求的。"

△南京梁南平王萧伟墓阙发掘简报

记者查阅了由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南京栖霞区文化局共同完成的《南京梁南平王萧伟墓阙发掘简报》,从一张萧伟墓建筑遗存的照片上来看,出土时,墓阙砖块有部分破损,散落在周边。

该工作人员表示,文物提升也是经过国家文物局同意的,这也是一种保护方式,没有说必须把它放在室内。

专家:有价值、易风化,刻有图案的砖不应存放野外

" 做考古这行的都知道,在野外发现刻有图案的砖,应该立刻取回。因为砖比石头更容易风化,特别是六朝的砖非常松软,而且砖是可移动的,非常容易被人拿走。" 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萧伟墓阙考古发掘领队贺云翱告诉记者,2000 年萧伟墓阙发掘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墓砖,当时没有动它们,所以也没有发现刻有图案的砖块,直到 2004 年文物提升,才动了这些砖块。

贺云翱教授表示,他也看到了网上流传的照片," 从照片上来看,这些图案是比较随意的,而且整个墓阙只有这一块,可能是工人私下刻的,并不是壁画,但同样具有价值。"

" 刻有图案的砖块是很珍贵的东西,它可以跟历史文献结合起来,对梁朝历史以及艺术史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王永平表示,风雨的侵蚀对于砖块肯定有损害,相关文物部门应该做出适当的技术保护。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