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0 日,国家艺术基金 2019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 阳江风筝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 培训班在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开班首讲。该基金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 阳江风筝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 项目由深圳大学主办、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阳江市风筝协会承办,着重培养阳江风筝制作技艺传承和创新人才。
▲开班仪式由项目负责人、深圳大学副教授张毅主持。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王方良副主任介绍,该项目是落实教育部 " 非遗进课堂 " 的具体举措,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已与本项目的合作单位阳江市风筝协会组建了 " 研究生实习基地 ",希望借此将我国的非遗文化与艺术创新结合,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艺创作。
▲阳江风筝非遗传承人梁治昂(左一)向学员介绍他制作的阳江风筝代表作 " 灵芝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不带尾巴的 " 板子类风筝 "。
该项目主持人、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张毅副教授介绍,培训项目面向全国招生,最终通过择优录取的 25 名学员分别来自河南、江苏、陕西、湖北、浙江、广东等地,包括高校的副教授、讲师、在读博士、河南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青田风筝代表人等,培训将加强中华大地南北风筝各流派间的交流、加强传统技艺与艺术创新的碰撞,围绕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主题创作出优秀的风筝艺术作品。
▲嘉宾、学员共同合影。
▲图为首讲论坛。
以《人民文创为人民——让文化遗产进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首讲论坛也于当天同期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专业大咖。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托率先上台首讲,题目是《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据悉,在论坛结束后,学员将前往阳江风筝馆进行为期 50 天的集中培训。
▲阳江风筝的代表作品。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阳江风筝 " 是南派风筝的代表,有 " 北潍坊、南阳江 " 之称。在 1990 年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风筝代表作 " 灵芝 ",以 " 风激之鸣,响彻云霄 " 跻身 " 世界十绝风筝 " 之列。
记者 冯明 通讯员 张毅 编辑 陆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