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2 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转眼间七月已至,回想起吃住在灵江村的日子,每天都收获满满。帮扶工作所带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也将陪伴和激励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灵江村,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佗城镇墟,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入口、火车站、国道都只有数分钟车程,离龙川县城也仅有十来分钟的车程。但长久以来,全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经济产业,导致不少村民处于贫困状态。对此,我没少下功夫,带着村干部跑市场、看各类产业模式,深入调研,聚焦灵江村脱贫致富产业,终于找到了发展现代农业这一关键路径。
还记得 2017 年 8 月,我和村委一起发动 21 户共 87 人的劳力贫困户参与投资蔬菜基地项目,项目定下来后,大家干劲十足,仅用 30 天就将 15 亩大棚搭建完毕。首次运送灵江蔬菜的当晚,我患了重感冒,头痛欲裂。但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确保第一次出车不出差错,还是跟着冷藏车,晚上九点多从灵江出发,在凌晨时分到达深圳市机关食堂。卸完菜连夜开车赶回村里时,天色已微微泛白,我整个人困到眼皮都睁不开,但心里却涌动着说不出的喜悦。
今年 2 月份,刚刚过完元宵节,为了抢收西兰花,每天天一亮我就吆喝工人们一起在菜地里收割、包装、搬运。辛苦归辛苦,但收获让一切付出都值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灵江蔬菜,人见人爱 " 已经成为周边居民的口头禅。
▲谢英平与村民一起收西兰花并打包装箱
除了积极打造村里的优质生态蔬菜基地,为贫困户找寻适合的脱贫道路也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看来,只有根据贫困户自身的特点,精准发力,因户施策,制定特色化的帮扶举措,才能真正 " 断穷根、摘穷帽 "。
贫困户黄均平,在佗城圩镇经营一间榨油厂,经营状况一直非常惨淡。加上一子、一孙都患有残疾,另两子因贫困双双沦为单亲家庭,让这个大家庭雪上加霜。针对他的情况,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将其榨油厂 " 盘活 ",从而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说干就干,办理有关证照、组织油品检测、帮助设计花生油外观包装 …… 很快," 灵江榨油厂 " 的品牌便诞生了。为加大对帮扶产品的宣传,我还在深圳通过各种渠道帮助黄均平打开花生油的销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仅 2017 年," 灵江榨油厂 " 销往深圳的花生油就达 8000 斤,纯收入近 5 万元。
眼看着黄均平家的榨油厂逐渐走上正轨,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我的心里也跟着高兴。我也一直相信,只有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村民当成自家人,帮扶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实!
驻灵江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谢英平 / 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