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4 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经过连续 10 小时的精心施工之后,4 日中午 12 时,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首个高 14.5 米、外直径 41.2 米、壁厚 2.5 米、重量近 1800 吨(超过 7 架空客 A380 的总重)的巨型钢吊箱成功下放到位,为年底完成承台施工奠定坚实基础,对明年顺利转入伶仃洋大桥索塔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桥梁工程是项目建设的重点难点之一,其中关键线路为伶仃洋大桥。"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传斌表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孔跨径达到 1666 米,主塔高 270 米,通航净高 76.5 米,桥面高达 90 米,相当于 30 层楼的高度,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伶仃洋大桥共有东、西索塔两座桥塔,今年上半年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完成桩基施工后,已逐步转入桩基以上的承台工程。承台是桥梁结构中的重要受力构件,建造在桩基之上,将承担桥梁索塔及上部结构由上至下传递的荷载,与桩基共同构成桥梁的 " 砥柱 "。
" 伶仃洋大桥东、西索塔承台均为上、下游分幅、2 个直径 36 米的圆形构造物," 范传斌进一步解释," 考虑到海上施工环境复杂,为有效降低大型、海中桥梁的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质量,伶仃洋大桥索塔需要使用内径达 36.2 米超大体量钢吊箱作为承台施工的辅助措施,留出的 20 厘米内径将作为预留空间、方便后续承台精准施工。" 伶仃洋大桥承台施工共需下放共 4 个巨型钢吊箱,预计年底完成全部下放。
" 伶仃洋大桥桥址位于台风多发区,海面风浪大,施工环境恶劣,钢吊箱运输和下放需找到合适的气象窗口期及海潮位;同时,为保证钢吊箱的下放精度,需对大桥跨越的伶仃航道过往船只作限速处理,协调部门及单位众多,对项目的施工组织、协调管理、风险管控等多方面均提出了严苛要求。"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桥梁工程管理部工程师陈炳耀表示。
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 S04 合同段现场生产经理程之余对下放过程进行介绍。他表示,钢吊箱历经 7 小时海上运输顺利运抵桥址后,在风速和潮位较低的作业气象及潮位窗口期下,现场便组织大型浮吊把钢吊箱从运输船甲板上起吊并平移至索塔桩基正上方,正式开始下放。" 为保证钢吊箱安全精准下放,我们在现场安排了专人全程观测钢吊箱下放状况,并结合实时海水流速、波高、周期及风速等外界环境数据,随时进行调整。"
下一步,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将进行承台封底混凝土浇筑及钢吊箱内抽水工作,把承台施工环境转为封闭干环境后,将开始承台主体工程施工,预计年底完成。
目前,深中通道项目工程进展顺利。桥梁工程方面,中山大桥已完成桩基施工,正在进行承台施工;陆域引桥等施工有序推进中。岛隧工程方面,东西人工岛正按计划推进中,沉管隧道首个管节钢壳已顺利出运至珠海牛头岛沉管预制智慧工厂,预计 7 月底进行浇筑。设备制造方面,碎石铺设整平设备及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等预计下半年将到达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调试,为实现首个管节安放做好准备。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责编 陈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