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 " 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其形式随便,又无确定格式,诸如见闻杂录、考订辨证之类,皆可归入。早期的笔记常被归纳为小说一类,笔记作为一种专门体裁的书籍,起始于魏晋,经过唐宋时期的充实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更加风靡兴盛。依其所载内容,大体可分作:鬼神仙怪、历史琐闻和考据辨证等类别。笔记所载,虽多是些琐碎片断,但因有闻即记,较官修史籍往往生动真切,其中不少资料还为正史所不载,为后世文学、史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史料价值。下面我们就介绍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笔记,让大家可以领略这种别具一格的古风文字。
《搜神记》
作者: ( 晋 ) 干宝撰 汪绍楹校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I242.1/21
馆藏地:文史阅览室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恋爱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全书共有大小故事四百多个,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闲情偶寄》
作者: ( 清 ) 李渔撰 章立注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I242.1/178
《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谈论的是戏曲的创作和表演、亭台门票的布置、器具古玩的摆放、妇人女子的修容装扮、饮食上的考究、养生方面的心得等,甚至还包括养花种树的技巧,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且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全书的一部分是生活情趣和养生之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明末清初文人的生活图景,具有历史认识意义。最有价值的是《词曲部》《演习部》,是中国古典戏曲名著,对当今舞台表演艺术仍有指导意义。
《日知录》
作者: ( 清 ) 顾炎武撰 雷汉卿选注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I242.1/177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称为 " 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 的代表作品,是顾炎武 " 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 " 的著作,为顾氏 30 多年读书笔记的汇录,堪称是他生平学问的精华。书名取之于《论语 · 子张篇》。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月无六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 全书内容宏富,贯通古今。论及经义、政事、经济、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名义、古事真妄、史法、注书、杂事、交通、兵制、边疆、外国、天象、术数、地理、杂考等,涉及面极为广泛,更融会贯通了顾炎武对于历史、社会、学术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其中以考据研究经史之学的治学之法,实现了 " 文选 " 由点评到实证的重大转变,被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鼻祖。
《履园丛话》
作者: ( 清 ) 钱泳撰 卢鹰注
索书号:I242.1/176
馆藏地:文史阅览室
《履园丛话》是清代作家、书法家钱泳创作的一部笔记杂谈集,系作者积五十年见闻而成," 以所居履园,名曰丛话 ",记录了作者一生亲身所历、所见、所闻的趣闻轶事及读书心得有感,对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记载。全书共二十四卷,计有旧闻、阅古、考索、水学、景贤、耆旧、臆论、谭诗、碑贴、收藏、书画、艺能、科第、祥异、鬼神、精怪、报应、古迹、陵墓、园林、笑柄、梦幻、杂记等二十三类,内容广而杂,书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即使得之于传闻,也必指出来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子不语》
作者: ( 清 ) 袁枚撰 卢鹰注
索书号:I242.1/174:1
《子不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仿照六朝志怪小说及《聊斋志异》而写,材料多来自袁枚的亲朋好友口述,其次是作者所亲历或目击加以演绎而成,也有一小部分出自当时官方的邸报或公文,还有采用他人著作的。文章大都言鬼神,谈怪异,其中因果报应、荒诞迷信成分较多,部分篇章从偶然、猎奇的角度写不怕鬼的故事,内容涉及婚恋、公案、科举、神怪、侠义、历史、宗教、博物等方面。全书文笔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且章法多变,展现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诸多恶弊,体现了袁枚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