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广播 2019-07-07
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暑天的清晨最美,午后溽气凝为云山,又呼风唤雨,待雨弹光鞭过后,林梢簇簇红霞满,晚霞、星空、虫鸣不眠之夜,都是最美的。

《诗说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不知不觉,烈日炎炎,小暑倏忽而至。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初候:温风至

唐朝的元稹写了一首《小暑六月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不知不觉,随着小暑节气的来临,温热之风也倏然而至,搅动竹林哗啦啦的喧嚣声响。山色阴沉,天边已然传来了雷鸣声。随着炎热天气里的一场场雷雨、潮湿的门窗和院落的台阶上渐渐有了青苔。

从小暑到立秋期间,古人称为 " 伏夏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 三伏天 ",正是全年气温最高之时。民谚也有 "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 的说法。

小暑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穴居,经常栖息于地表、土穴、草丛及砖石之上,喜欢夜出活动。它还有很多别名,比如蛐蛐、促织、夜鸣虫等。

南宋的杨万里写过一首《促织》:

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蟋蟀在民间如此催人上进,但是沦落到锦衣玉食的王公贵族手中,它却成为了玩物。雄蟋蟀为了巩固自有领地,或者为了求偶,从而十分善斗。于是就有人将其逮回家养在笼中,观其争斗,以博一乐。

南宋时期的权贵贾似道专好此道,他还写了一本《促织经》;甚至连明朝的宣德皇帝朱瞻基,以及宋徽宗赵佶都是此道高手。

小暑三候:鹰始鸷

《集解》认为,此时杀气未肃,老鹰开始冲向高空,以迎接杀气。

描写老鹰的古诗很多,比如诗圣杜甫就写过一首《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随着时光逝去,身为天空的强者,老鹰也会日渐衰老。它那锐利的嘴和爪子渐渐退化,长出了钝钝的壳。

然而不甘心退出天空的老鹰,默默躲避到山洞里,磨砺自己的嘴和爪。它拼命击打岩石,让它们流血、脱落,直至硬壳全部褪掉为止,然后,它们利用新生的外壳,那双锐利的尖爪狠狠抓自己胸前的油脂部位,直至油脂流淌全身,重新长出新的羽毛。

经过此番洗礼,鹰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可以说,鹰的生命本身就是不断搏击的过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