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7-11
唱歌、预测天气、镇宅辟邪......南通竟“藏”着这样的风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施卫娟 记者 舒越)小时候大家都玩过风筝,然而你是否知道有一种风筝,不仅 " 会唱歌 ",还有预测天气、镇宅辟邪的功能?近日,南京财经大学风筝调研团队来到南通风筝博物馆等地,展开素有 " 南鹞北鸢 " 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文化。

△学生们在体验制作板鹞

据悉,板鹞是风筝的一种,兴盛于农耕社会,传承已有千年,至今仍兴盛不衰,与南通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走进风筝博物馆板鹞展览区,博物馆讲解员张明指着一款图案精美、颜色艳丽的风筝告诉调研团队,这是板鹞风筝最典型的一个,因为在过去,红色代表正义,黑色代表邪恶,当风筝飞向天空时红色会慢慢带走黑色。这种风筝一是可以镇宅辟邪,二是可以预测天气以便晒盐和种棉花。" 南通艺人在扎、画、糊、绑、雕制作方面各司其职,但目前在南通没有全能的艺人,而且由于工序繁琐耗时费力,愿意学做板鹞的人也越来越少。"

△南通板鹞外观

更有意思的是,板鹞是会唱歌的风筝,这是如何做到的?风筝博物馆馆长吉华表示," 板鹞是人们表达自我的一个载体,你看这板鹞上的哨口,它的响声代表人们的喜、怒、哀、乐的心声,放鹞子就是在放飞人的心声,放飞痛苦,也放飞欢乐,放飞期望,也放飞收获与庆典。"

板鹞传承艺人哨口雕刻工程师周志敏说,板鹞是会唱歌的风筝,最关键的便是哨口,这是板鹞的艺术灵魂,哨口应注重质量五美:款式设计美、选材配料美、制作工艺美、响声品质美、挂装排列美。而画布上的内容多以八仙和寓言故事为主。

团队成员对 " 会唱歌 " 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风筝制作工作坊周正敏师傅的指导下制作了团队的专属板鹞。由于板鹞制作工作过于复杂,周正敏师傅带着成员们制作了一个小型的板鹞风筝,省略了哨口的制作。队员李崇在涂色过程中感叹:" 一张这样小的画布涂色时间这么长,那么真正典型的板鹞大风筝岂不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周正敏回答说," 一般一个风筝制作完成需要花费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有些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传承人刘辰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板鹞制作技艺,由于兴趣浓厚坚持做了三十几年。被问及目前板鹞制作技艺是否有失传风险时,刘辰表示," 目前南通地区,有约二十万人的板鹞放飞运动,有数以万计的板鹞制作技艺高手。至今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板鹞传承人,暂时不存在后继无人问题,但应该培养青年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更好地传承。"

(学校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标签

风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