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19-07-15
下属写错“可憐”二字,“可怜”的boss被记过14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我是一个四库馆的抄书员

写了小半辈子的字

我第一次知道 " 可怜 " 的 " 怜 " 字

不能这样写

只因这一个不规范的字

我的 boss 被记过 14 次

实在是太可怜可憐了

01

《四库全书》的编撰是一项浩瀚工程,当年光抄写人员就多达 3800 多人。200 多年后,大家再去研究《四库全书》会发现,每一部书上的字都是非常工整的,大小、字体都堪称一流。

看似整齐划一,其实也并非无懈可击。

他,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放到现在,怎么也是相当于两院院士的人物了。

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开馆,他受任《四库全书》总校官兼武英殿提调。

乾隆四十九年,升任四库馆副总裁,与纪昀、陆锡熊等人,为编纂《四库全书》出力较多。

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在阅文津阁书时,发现很多错谬。总纂官纪昀、陆锡熊被斥责;而身为总校官的他,被罚得最重,甚至被革职、被抄家 ……

一生的命运,随着一部书的编撰,起起伏伏。

他就是陆费墀。

上周文脉君有细说。

字写得好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 吗?

在四库馆中,陆费墀一直任总校官。四库馆的校对工作,要避的 " 雷 " 太多。作为总校官,陆费墀不仅要负责图书缮录以后的校勘,还要事先估计到抄写中将会出现的问题。

就誊录来说,除了必须使用端庄雅正的馆阁体作为誊录的标准字体外,还要注意两个 " 坑 ",一是抄写中的错别字问题,还有就是所谓的 " 俗字 " 问题。

02

" 俗字 ",不是粗俗的字体,而是俗体字,通俗流行却又不合规范,是相对于 " 正字 " 而言的。

在《颜氏家训》中,北齐颜之推就已经开始反对俗字。晋宋以来,擅长书法的人,都用楷书正体。到了梁大同末年,风气就改变了," 讹替滋生 ",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字体。

唐代颜元孙写了本《干禄字书》,每个字都有俗、通、正三体。" 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劵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 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

也就是说,用哪种字体,是有一定制度规范的,有场合、身份、内容的差别。

03

抄《四库全书》真的是步步惊心。当时,专门有讹错清单来记过。如果用了俗字,都算是错误。校官如果没有检查出这些俗字,就会被记在小本本上,记过处分,真是操碎了心。

说到这里,文脉君开始担心起楼下把 " 快餐 " 写成 " 快歺 " 的小店阿姨。还好,她不在四库馆工作。

其实这些俗字的错误,放在今天,真不算什么事。比如《稼村类藁》中,有一句话是 " 其谁有意于憐才 ",抄书人将 " 憐 " 字写成了俗体 " 怜 ",这不就是咱们现在的简体字 " 怜 " 吗?

站在简体字潮流前端的抄书人,却因为这个错误连累了自己的上司," 可怜 "…… 哦不," 可憐 " 的总校官朱钤被记过七次、分校官秦泉被记过十四次。

被记过这么多次的校官,会被怎么处罚?会不会是一个字引发的倾家荡产?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类似的处罚还有很多,比如《焦氏易林》里的 " 既癡且狂 ",抄书人把 " 癡 " 抄成了 " 痴 "。也是因为用了俗字,使总校官王燕绪被记过一次、分校官鲍之钟记过两次。

还有《群书考索后集》中," 鐵 " 字被俗写成 " 鉄 ",总校官杨懋珩被记过九次,分校官徐步云被记过十八次。

《文章辨体汇选》内的一句 " 输肝膽 "," 膽 " 字被俗写成 " 胆 "。总校官何思钧被记过一次,分校官励守谦被记过两次。

小本本上记录的这种处罚数不胜数。有意思的是,不少当年的俗字,已经变成了今天广泛使用的简体字。

04

作为四库总校官的陆费墀,对誊录的俗体问题极为关注,他还特地编写了《辨正通俗文字》一书。

陆费墀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四库全书》的抄书人立一个书写的参照标准。他在这本书的小序中写道:

" 字典颁行,点画无舛,临文恪守者尚已。间趋省便,帖法通行之字,或可择从。若点画小异,音义俱别者,区分□□。而鄙俚太甚,沿蹈多讹,概宜屏绝。"

可见,陆费墀对于 " 俗字 " 的态度还是比较宽容的。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本书成为地方官训导士子的教科书。

嘉庆十二年(1807),叶世倬任陕西兴安知府,随即刊刻了陆费墀的这本书。作为一地长官,叶世倬希望通过用字的规范,达到端正学风的目的。

尽管陆费墀作了种种努力,但要让几千名誊录监生完全避用俗体字,是不可能做到的。

写到这里,文脉君想问,既然手写本不可避免俗字的出现,那为什么不采用印刷术呢?毕竟这时候,活字印刷术已经发明了 700 多年了。

不是不想印,而是印不起。印制的成本过高,高到皇家都难以承受。所以只从中选刻了《易纬八种》、《汉官旧仪》、《魏郑公谏续录》、《帝范》四种,后来又陆续用木活字摆印了 134 种,合称《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

《四库全书》一共抄写了七部。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张然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