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追《长安十二时辰》的文脉君发现,随着剧情的发展,长安城里的 " 歪果仁 " 们接连上线——
高鼻深目的突厥狼卫、平康坊里老谋深算的昆仑奴、琉璃碧目的景教执事……
其实,要说起古代的歪果仁,除了爱去长安,也爱来南京。
走在 600 年前的街头,看到几个韩国人、日本人、文莱人……你可一点别惊讶,太正常了!
明朝初年,南京作为首都,那万国来朝的景象可一点不比大唐长安逊色。
高丽使团来访,就跟上街买菜一样频繁。
贺新年要派一个使团、朱元璋 " 爸爸 " 过生日也要派一个使团、领了圣旨要谢恩还得派一个使团……
一年派出好几个,往往前一个使团还没走,后一个又来了,南京城里同时逗留着好几个高丽使团。
后来,朱元璋实在受不了了,便下令要求高丽王朝不必一年一贡,三年进贡一次,仅用棉布表达心意即可。
其中有一个高丽使节叫郑梦周,他第一次来到南京,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一首诗《入京》:
江南形胜地,千古石头城。
绿水环金阙,青山绕玉京。
一人中建极,万国此朝正。
我亦乘槎至,宛如天上行 。
△ 明都城 图片来自《金陵物语》
要说高丽使团对大明的崇拜,已经无以复加,不仅请求明朝允许高丽穿着明代的官服和便服式样,还老想派遣子弟进入太学学习。
朱元璋倒是挺有人情味,充分考虑到高丽远隔海外,所以要求高丽子弟入学,必须征得其父亲、哥哥等成年亲人的同意。
进入太学学习的高丽子弟,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就可回国探亲。
当时还有个叫绝海中津的和尚,漂洋过海,来到南京 " 留学 "。
有一回,绝海中津受到朱元璋召见。在南京,朱元璋问他问题,他赋诗《应制三山》一首作答:
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
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
朱元璋也赐诗一首:
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也应肥,
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
由此可见,这个出家人很有才,和宋濂等大才子交情都不错,学了九年佛法回去,得到了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厚遇。
对,你没听错,就《聪明的一休》里面那个位高权重,整天想着刁难一休的足利将军。
到了明永乐朝,随着郑和下西洋,来大明南京城访问的外国使团更多了。南京仿佛拥有魔力,让人来了就不想回去。
1408 年,浡泥国(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携王室、陪臣,共计 150 多人,来南京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朱棣的盛情款待,甚至在奉天殿设宴招待国王和陪臣。
同年 10 月,国王忽染急病,太医会诊也无力回天,病故于会同馆,享年 28 岁。
国王临终前没有提出 " 落叶归根 " 的请求,而是留下遗嘱:" 体魄托葬中华。"
明成祖极为悲伤,为之 " 辍朝三日 ",追谥 " 恭顺 ",按中国礼仪葬安德门石子岗。
△ 朱棣
到了明朝中后期,外国人来南京的热情依旧高涨。
利玛窦永远忘不了他第一次来到南京时,那个 " 倒霉 " 的夏天。
那一年,在朝鲜,打响了一场 " 抗日援朝 " 的战役,朝廷下令:只要可疑的外国人,统统抓起来。
大家看到西方人长相的利玛窦就像见了 " 瘟神 ",别说请他做客,甚至连房子都不愿租给他。
利玛窦过得也提心吊胆,他把自己装在马车里,罩得严严实实,不敢上街。
一个人的时候,他喜欢坐着小船,在河上漂漂荡荡,用这种方式消磨漫漫长夏。
△ 利玛窦
直到有天,一位中国官员赵克怀邀他到句容的乡下小住。这下利玛窦可乐开了花,他这么描述南京:
" 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土地肥沃,举止温和,言语优雅。"
有一年年底,南京城里办了一场新年庆祝会,利玛窦和一干外国传教士都来到了现场。
当他们看到漫天飞舞的烟花爆竹,讶异不已——
" 它消耗掉了足够用于一场延续数年的大规模战争的火药。"
事实上,中国人民的和平谦虚也感染了他们,很多人死后选择葬在雨花台,把这作为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站。
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有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还有南斯拉夫 ......
比利玛窦更 " 倒霉 " 的,是他的后辈曾德昭。
这位葡萄牙小伙子,28 岁就来了中国,郑重其事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谢务禄。
南京山好、水好、吃得好、住得好,小谢来了各种游山玩水,好不快乐。
一会儿,泛舟长江,对着江水中的鱼大动食指,一会儿又爬假山、观宝塔,触景生情赞美大好河山。
△ 皇城图 图片来自《金陵物语》
谁知道,来了三年,小谢正好撞上 " 南京教案 ",手脚一铐,在监狱里关了一阵子,就送到了澳门。
但此时小谢还是对南京的好山好水念念不忘,于是他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 曾德昭 ",再次坐上开往内地的船。
他说," 南京,是全国的精华所在。"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外国人的肯定。
荷兰大使团成员说:" 南京是个像天堂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的旅居生活真的很是完美。"
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说:" 所有气候、物产等方面的优点都被大自然毫不吝惜地过多地赐予了南京。"
传教士马丁尼说:" 南京的宏伟壮丽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只会给人带来甜美的空气、温和的温度。"
文脉君说:" 南京,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然 王子扬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