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7-22
酷暑天来了,谨防“高温病”来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崔玉艳 记者 安莹 梅书华)今年的高温热浪来势汹汹,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就已经开始 " 烤 " 验大家的耐热能力了。根据江苏省气象台发布的高温报告,未来一周高温霸屏,从 35 ℃到 37 ℃到 39 ℃,天气越来越热。酷暑天来了,胃肠道病、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和皮肤病等疾病频繁叨扰广大市民,哪些人群容易中招呢?又该如何预防呢?

高温病之一:颈椎病

贪凉吹空调,吹出颈椎病

34 岁的李小姐最近几天莫名出现四肢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一开始她还以为是肠胃道疾病,吃了点药了事,过了两天症状却没有改善。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屈留新了解病史,发现罪魁祸首竟是因贪凉过度吹空调,而使颈椎病复发。

为何在炎热的夏季颈椎病高发呢?专家解释,有两点因素;一是频繁吹空调,其颈背肌肉很容易受凉导致肌肉韧带紧张,诱发颈、背部疼痛,而且如果原有颈椎病、肩周炎,会使病情加重;二是户外炎热,喜欢家里蹲,看手机、看电视时间增多,颈部总是一个姿势,导致颈椎病发作。

专家提醒大家,天热开空调注意温度适宜,空调风口不要对着颈部直吹,建议在室内披一件薄外套,以免颈椎肩背受凉引发疾病。

高温病之二:心脑血管病

情绪易激动,警惕心梗发作

大家都知道,冬季是心梗的高发季。但夏天是否就安全了呢?" 上周末,我们做了四台急诊手术,都是中年男性急性心梗患者。"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立娟表示,夏季心梗发作主要与夏季室内外温差变大,出汗后未适当补充水分,情绪易激动,交感神经兴奋等相关。

夏季急性心梗虽然高发,但主要好发于原先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何预防夏季突发心梗呢?专家表示,不要过度贪凉,温度适宜就好;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在饮食上注意清淡,不要食过度油腻的食物;坚持服药,切勿擅自停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最后是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高温病之三:皮肤病

晒出急性损伤,玩出水母皮炎

烈日当空照,很多人选择去水上乐园戏水降暑或者去海岛度假,殊不知这样的 " 烈日浴 " 很可能造成皮肤的损伤。23 岁刘小姐前几天去海岛旅游,回到南京后发现身上有大面积晒伤。另外,10 岁男孩佳佳跟随家人到海边游玩,回来后发现腿部像得了皮炎一样,到中大医院诊断为 " 水母皮炎 "。

皮肤科医生董正邦指出,夏季在烈日下暴露时间太久会造成肌肤急性损伤,出现脱皮和水泡。专家提醒,夏天出门应做好防晒措施。皮肤暴晒以后,先用干毛巾擦去汗液,再用凉开水毛巾冷敷皮肤片刻。如果出现因蚊虫叮咬而引起的过敏,可以服用一些抗组胺性的药物,涂用一些含有炉甘石成分的洗剂或乳液,尽量不要用风油精、花露水,易引起二次过敏。

高温病之四:热伤风

闷热难耐,小心空调吹出热伤风

在闷热难耐的天气里,空调成了人们的 " 贴身保镖 ",常常是哪里有空调人就往哪儿钻,因吹空调不当而导致的 " 空调病 " 也随之而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最近几天感冒发烧病人猛增,以年轻人居多,表现多为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口干舌燥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热伤风。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立提醒,夏天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尤其是有脑梗、高血压病史的老人。空调最低不能低于 26 摄氏度。注意居室通风,清晨和傍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空调重新启用或新空调 " 上岗 " 前要清洗过滤网,以免其中的病原菌吹到室内,传播后发生感染。

高温病之五:肠胃炎

贪凉饮冷频患急性肠胃炎

炎炎夏日,人的肠胃功能就到了一年中最弱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各类肠胃疾病。南京某公司职员刘先生下班和几个同事去吃烧烤,狂饮了好几瓶冰啤,睡觉时又吹了整晚的空调,凌晨开始腹泻不止,一连拉了 6、7 次,一大早就赶紧到医院就诊,确诊是急性肠胃炎。

急诊科主任刘文革指出,眼下已进入腹泻的高发季节,应注意食品卫生和合理饮食。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食用时要煮熟煮透,不要食用隔夜的饭菜,不要过多食用冷饮或刺激性较大的食品。买菜尽量只买当餐所需,一定要新鲜。不要以为冰箱是保险箱,其实放久了也有耐低温的细菌生长。如果出现频繁腹泻,且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需立即就医。

高温病之六:中暑

防暑要学会及时 " 撤退 "

面临 " 烤 " 验,什么人群容易中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文革表示,一类是老年人,他们的排汗机制差、反应迟缓、表述能力较弱,中暑初期往往自己也无法察觉,更不懂得表达。他建议,老年人在高温天尽量不要外出,家属要时刻观察,老人是否有乏力、心慌、头晕、发烧等症状,尤其是老人的反应明显变得迟钝时,很可能是中暑导致的意识障碍,要及时送医。另一类是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除了建筑工人,还有许多顶着大太阳在马路上穿梭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他建议,在外出时,这类人做好物理防晒的同时,最好再备好冰袋、冰毛巾、淡盐水。

刘文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网上的各类防暑神器只能短暂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无法从根本上帮助人体排热。他表示,炎炎夏日,空调、凉白开、绿豆汤是标配。住在顶楼的家庭,房间里的热气散不出去温度高,白天家里有人最好也要开空调。另外日常要多补充水分,水里可以适当加一些盐,因为人在出汗时流失的还有盐。冰镇的绿豆汤也是降温消暑的利器。在起居上,他建议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不要出门,可以选择在早晚气温降下来,太阳不直射时活动。

刘文革强调,防暑的首要原则是及时 " 撤退 ",当自己感觉到身体不适,就立即到空调房休息,或者采取冰敷等方式来降温。不要硬撑,这样才能大大降低中暑的可能性。

(编辑 高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