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冯瑶 记者 安莹)一年里最酷热的时候来了,此时是一年中中暑频发的季节,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郦永平提醒,高湿高热天气,人体极易中暑,要积极预防,防止中暑等高温疾病发生。
医学上认为,中暑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通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发体内热量。但是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
这种季节,室内通风不良,疲劳过度、睡眠不足等也可能诱发中暑,特别是老人、儿童、体弱多病及有基础性疾病、慢性病,肥胖者,熬夜者,剧烈运动者,腹泻者,不爱出汗者更容易发。
一般来说,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除以上症状外,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 38 摄氏度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怎样预防中暑?第一、要遵守高温作业规程,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夏季室外作业,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老人、孩子也不能长时间在室内,最好一段时间就要外出活动活动,活动时间以早晚为宜,时间在 15--20 分钟为宜;第二、保证足量饮水,每天 1.2~1.5 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要午休,切忌熬夜,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在空调房间的时间不能太久,要经常到室外走走,以身体微汗为宜,以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第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积极应对。如果出现中暑初期症状,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出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这个季节的常用防暑药物:
银花清暑合剂,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主治夏日感冒,暑湿低热,纳呆,汗少,热痱等,是夏季居家常备的预防中暑良剂;
清暑解热饮,由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亲自拟方,可清暑化湿,生津止渴,每日一包泡茶饮,效果较好;
此外,夏季许多人胃口欠佳,建议平时可多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补水,饮食清淡易消化,注意饮食卫生,可少食多餐,推荐几款暑天明星食品:苦瓜菊花粥、薏米红豆粥、冰糖百合汤、冬瓜蛋花汤、鸽子肉茉莉花汤,多食 " 清补 " 食品如山药、莲藕,食补药补,清心养心,共同安然度夏。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