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7-23
找工作先交会员费、账号费?这些求职陷阱要小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秦公轩 庄颖 记者 季雨 徐苏宁)暑期来临,不少大学生选择利用暑假兼职、实习,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今年 20 岁的小周在求职时,但却被要求缴纳了一笔入职费,之后才意识到被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不论是兼职还是全职,找工作并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部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求职心切,容易陷入招聘陷阱,因此需特别提高警惕。

【事件回顾】

初入职场却被要求缴纳各种费用

小周是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暑假到了,小周想着找一份兼职,一方面可以补贴点生活费,一方面也是锻炼下自己。7 月 8 日,小周看到同学发布了一个兼职的消息,上面还留下了联系方式,于是小周便按照上面的信息,加入了一个兼职交流群。

加入之后,小周发现这个群聊被设置了禁言,里面只有一个管理员一直在发一些兼职的广告,于是小周便添加对方为好友,私聊怎么找兼职的事情。

对方让小周去添加另一个账号,小周并没有多想,便按照步骤进行了操作。联系上之后,对方告诉小周需要缴纳 100 元钱作为入职费,小周立即通过移动支付将这笔钱打了过去。

原以为对方很快就会给自己安排工作,没想到对方又要求小周去联系自己的同事。联系过后,小周又被要求再缴纳 100 元作为升级会员费。听到还要交钱,小周有些犹豫。就在这时,对方表示," 如果不缴纳这笔钱的话,我们就不会给你安排工作了。" 小周一咬牙又将钱转了过去。谁知,转了 200 元后,小周却被拉黑被移出了群聊。意识到被骗的小周连忙向建康路派出所报了警。

无独有偶,7 月 5 日建康路派出所也接到过类似的报警。据报警人小刘介绍,一个多月前她在网上看到有一家医美公司在招人,于是便和对方进行了联系。面试后,小刘如愿被录取,不过单位需要缴纳服装押金 400 元、账号费 3000 元,不曾怀疑的小刘便缴纳了这笔费用。之后小刘也正常到这一办公地点开始上班了,不过公司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签订合同的时间,最后竟说不认识小刘,小刘这才意识到遇上了骗子。

目前,秦淮警方已对这两起警情进行立案调查,相关工作还在进一步开展之中。

【相关部门提醒】

找工作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求职中的乱收费陷阱还包括体检费、培训费、押金、资料审核费等等。

南京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此类骗局,求职者一定要谨记,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找工作并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遇到这类面试一定要谨慎对待。即使是入职体检,通常的做法也是要求求职者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用。

" 部分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有限,再加上找工作心切,很容易就步入圈套。" 她建议学生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最好多与家长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且尽力通过多方渠道进行核实。同时,学校也应该针对就业风险开展相应的培训。

【求职中还有这些陷阱要警惕】

除了各种收费陷阱,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还会遭遇哪些套路?

" 试用期陷阱 "

一些招聘单位以 " 试用期 " 为幌子招募、使用廉价劳动力。一旦 " 试用期 " 结束,就找借口表示应聘者 " 试用 " 没通过,并招募新人顶替岗位。由于试用期内薪资较低,甚至有的企业不支付任何薪水,求职者既浪费了钱财又浪费了时间。

还有一类招聘单位,在招聘时打出高于市场平均值的薪资来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最后再以 " 能力不够 " 为由拒绝求职者。但同时,会抛出自己公司主打的培训课程,学成之后再在每个月的工资里扣除。甚至还会推出 " 培训贷 ",让求职者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 传销陷阱 "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销骗局也有了更多翻新的花样,传销组织者会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急于成功等心理,诱导求职者陷入传销骗局。

传销一般以亲友推荐的途径传播,以轻松赚大钱等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无论花样怎么翻新,传销特有的 " 拉人头 "" 发展下线 " 等本质不变。

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要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坚信 " 天上不会掉馅饼 ",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

" 薪酬陷阱 "

为了吸引人来,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打出 " 高薪 " 的旗号。而等到求职者正式上班时,则会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

薪酬陷阱在兼职中也会有所体现。比如一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 " 好差事 ",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观。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接到招聘邀约后,求职者可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一旦遇到收取各种费用的黑中介,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如遭遇求职应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编辑 余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