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躲避污名的河南人,近日又被 " 飞来的 " 井盖击中了。有媒体报道河南省固始县发生货车侧翻,村民搬空 33 吨井盖,而当地警方回应称,没人在场看护不算哄抢,因为 "当着面才算抢,少量侵占不构成犯罪"。
如今,涉事的民警已被停职处理,被偷的井盖大部分已被追回。而车主宋先生也通过媒体公开表示,这几天不少河南网友给他道歉,有些还发了红包,但他没有收。
宋先生还说,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偶发事件,给整个河南人贴上 " 偷井盖 " 的标签,毕竟拿井盖的只是极少数人。
△图为车主再次发声的截图
对,没素质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就是不知道,道歉、发红包的这些人当中,有抢井盖的那些人吗?
无独有偶,最近《人民日报》不仅点名了 " 偷井盖 ",还点名了 " 偷西瓜 "。而事发地,恰好也在河南。
7 月 29 日,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发生一起西瓜被偷倒赔 300 元的事。一对母女去偷西瓜,逃跑时被农户发现拽倒,事后报警处理结果是农户为偷西瓜者赔偿 300 元的受伤费用。
固始的井盖淇县的瓜,河南人又一次被推上了话题的高峰。
这两个闹剧,从客观上来讲,在事故发生之后,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尽职尽责,事情就不会闹到今天这种地步。基层执法是要来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基本诉求,绝不是 " 和稀泥 ",更不是 "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执法者若在执法过程中丢掉公平正义,最终也只能是丢掉自身的 " 饭碗 "。
更严重的后果是,连续两起事件,让网络上有关歧视河南人的言论再次甚嚣。
有网友提问,被问到 " 偷井盖如果发生在其他地区,新闻会怎么报道?"
答:原来不只有河南人爱偷井盖。
这种看似调侃的段子,实则满屏透露着 " 以偏概全 " 的地域歧视意味。
甚至网上还流传,在外省人看来,对一个河南人最高的评价,一定是:你看起来不像河南人啊!
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如果单纯的因为某次事件就骂这个地方所有的人,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平时多看看新闻,哪个省份没有坏人呢?倘若单纯以调侃河南人作为自己的乐趣,怕也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与无能。
同样在河南,一夫妻卖瓜翻车,5000 多斤西瓜滚落一地,路人暖心帮捡后主动买走西瓜。最后,除了破损的西瓜被清理后,剩下的西瓜抢购一空。没错,这暖心的一幕就是发生在河南。所以,地域黑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好人心凉。
正如 " 最怕被说河南人偷了河南人的井盖 ",我们要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判断其人品素质高低,而不是根据这个人来自哪里。
ZAKER 南京评论员 肉球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