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蜜公园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全面践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 " 冈厦 1980" 让建筑充满绿意。
▲环境优美的香蜜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变空中花园的城中村屋顶、收集雨水再利用的绿化带、自带净化的城市公园 …… 自福田开始推进建设海绵城市后,许多市民都发现了身边环境在大变样。深圳是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区更是将建设海绵城市作为工作的重心,加快推进,辖区陆续完成了一批重点改造项目,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福田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今更是走在了全国建设海绵城市的最前列。
" 冈厦 1980" 变身 " 绿色小山 "
似乎城中村给人带来的一直是灰色的印象。那么,如果给城中村也来点 " 绿 " 呢?" 愚公计划 2.0 ——冈厦 1980 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示范项目 " 落地后,计划以福田区岗厦村建筑—— " 冈厦 1980" 作为立足之地,为深圳的城中村冈厦搬来一座屋顶花园。最开始时,居住在城中村的居民们并不买账,认为施工骚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而当这座 " 绿色小山 " 最终呈现在面前时,所有人都感觉惊艳不已。如今,这座 " 山 " 成为了许多岗厦居民心中的一点 " 绿 ",它是屋顶花园又是有机菜园,更是治理雨洪的海绵设施。
" 冈厦 1980" 只是福田区建设海绵城市成果的一段缩影。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该项目的成功无疑会为日后福田区的海绵城市改造工作提供一份优秀的操作范本,助力辖区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区。
城中村屋顶变空中花园
走进岗厦村,你会发现 " 冈厦 1980" 无疑是这一片城中村中最靓的建筑,远远就能瞧见整个屋顶布满茂盛的绿植,生机勃勃,390 个立方体种植箱连接了其 5 楼平台与 6 楼晒台,每个种植箱都精心搭配本地植物。2 楼露台上的雨水花园是由一排排钢结构框架以及框架上嵌入的种植箱组成。中空的钢架结构外表刷上白色的氟碳漆,看起来时尚简约。" 冈厦 1980" 已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休闲的最爱场所。
这抹新绿不仅是城中村难得的绿肺,更置入了城中村难能可贵的海绵设施策略。种植箱的土壤和植物可以净化初期雨水,雨水桶可以储存利用雨水。装置可以帮助减少雨水径流,它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65%,远远超出了海绵城市对城中村类型的物业雨水控制的要求。在促进了人与人交流的同时,它还能改善局部区域的微气候环境,并为深圳市福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据介绍," 冈厦 1980" 搬来的 " 绿色小山 " 是以小绿植块为基本单位,这些小绿植块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截存污染较大的部分雨水,减少初期径流。这些种植模块的蓄水空间蓄满之后,溢流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灰机到留下的雨水桶里。经测算," 冈厦 1980" 屋顶 " 绿色小山 " 可以帮助减少雨水径流,达到 65% 的径流控制率,远远超出了海绵城市对城中村类型的物业雨水控制的要求。
福田多举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不仅能促进城区建设模式的转变,也是进一步实现城市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提升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圳早在 2016 年便成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福田区更是将建设海绵城市作为重点工作。" 冈厦 1980" 只是福田区建设海绵城市成果的一段缩影。福田区陆续完成了一批重点改造项目,大大提高了对径流雨水的利用功能。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 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 释放 " 并加以利用。能源大厦项目以及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等,都能很好地体现 " 海绵城市 " 这一特点。记者了解到。2018 年,福田区在充分考虑项目实际自然水文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协调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手段,率先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鼓励带动社会投资项目海绵化城市建设和改造,已建设完工 4 类共 102 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绿化带滞蓄雨水,回收后用于绿化和喷泉补水 …… 位于福田区金田路和滨河大道交汇处的能源大厦改造项目算得上是福田建设海绵城市的 " 明星产品 "。项目通过下沉式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调蓄等海绵设施运用,有效控制了地块雨水径流的排放,减小了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实现了因地制宜对雨水径流的峰值和流量控制,达到了源头控制的效果,提升了整体环境品质效果。同时,雨水回用系统也提高了项目的雨水利用率。
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项目是由滨河大道——新洲路——红荔路——皇岗路围合成的区域,共包括 45 条道路的改造,总面积约 115.2 万平方米。两侧的绿地建设为下沉式绿地,接纳人行道和部分车行道的地表径流,蓄滞雨水。同时对部分适宜改造的树池,改造成为生态树池,削减部分道路的地表径流和面源污染,实现了因地制宜对雨水径流的峰值和流量控制,提升了整体环境品质效果。
福田中心区二号路是福田 CBD 唯一规划的步行街,在对其步行功能恢复、绿色提升的工程中纳入了透水砖铺装、生态草沟、间隔式路牙、雨水调蓄池等海绵设施,在增加绿廊连通性的同时实现了减少路面径流系数和街道雨水资源再利用。
福田区多个公园项目也进行了海绵化改造,通过采用植草沟、蓄水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旱溪、滤水带等措施调整微地形,配合生态恢复、花卉绿植景观提升、步道透水铺装等雨水渗、滞、蓄提升海绵化工程,实现雨水径流的合理控制和利用。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自开园以来,在福田区政府和区环水局的科学指导和关心支持下,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深圳市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指引》为指引,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公园建设中得到更好体现。园区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大湖南端沿岸降低高度且向湖内延伸,形成缓坡覆海边淤泥;对地形进行调整,在大小湖岸、新洲河岸、海岸形成岸边缓坡,形成高潮淹没、低潮漏出的植床高度的潮间带,减小了丰水季和枯水季对岸边生境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红树生长生境,扩大候鸟栖息区域;南区候鸟栖息地改造,通过地形改造,在南区观鸟屋前形成适合候鸟停歇的滩涂湿地。
此外,香蜜公园是深圳市中心最新建成的公园,从其设计、施工、运维全面践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公园内综合采用了生态植草沟、旱溪、透水铺装、绿化屋面、雨水花园、渗透井、调蓄水塘等一系列海绵设施,并通过土壤改良和表土保护来保持土壤渗透性能,保证土壤入渗率达到最大值。置身于香蜜公园这个巨无霸 " 海绵 " 里,你不用再担心积水浸湿了你的鞋袜和裤脚,更不用担心公园景色会因雨水受到损害。这里的一切,仿佛浑然天成,却又处处暗藏玄机。香蜜公园不仅为游客考虑充分,创造了一个舒适怡人的休闲园区,也维护了我们身处的城市所依存的生态系统。
据悉,福田印发了《福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全区海绵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并定期更新优化。截至目前,在库项目共 158 个,其中,102 个项目已完工,新增海绵面积 5.7 平方公里。完成辖区海绵城市本底调查,摸清底数,为海绵建设工作奠定基础,制定小流域系统化实施方案,选取新洲河流域,按照 2020 年片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制定系统化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
为了继续将城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福田区下一步还将继续积极推进 " 海绵化 " 改造进程,让城市中也有自然,让城市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深圳晚报记者 刘丹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