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8-13
人文福田|“朱批红楼”走进福田区图书馆 “补天治水”研究成果全国首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8 月 10 日,福田区图书馆读者沙龙 170 期活动 " 石破天惊红楼梦 " 举行。资深法律人、民间红学研究者朱珠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分享中,正式发表了关于 " 补天治水 " 红楼主题的研究成果,带领在座 200 余名读者走进《红楼梦》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文字世界,引起在座读者听众的热烈反响。

《红楼梦》以女娲补天开篇。上古神话中,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失败,水神共工撞断天柱不周山,致天河水倾泻,由此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

朱珠认为,以农业立国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与水灾等自然灾害的斗争史;女娲补天传说反映了远古先民征服自然、发展生产、创造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红楼梦》以女娲补天开篇,是对 5000 年不屈抗争民族精神的歌颂,更是对亡国血泪历史的反思。其间蕴含的征服大自然与抵抗外来侵略的主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仍有其重要意义。" 她告诉在座读者," 女娲补天 " 传说在宋、明两朝是抗金抗清符号。

根据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的指引,朱珠老师还为现场读者们解读了 " 红楼神女 " 史湘云——明清易代之际 " 不降志,不辱身 " 的秦淮名妓、男装女诗人柳如是。

"《红楼梦》中黛玉(朱琏)是文化繁荣,国力孱弱的北宋符号;宝钗(张嫣)是理学盛行,市场经济兴起的明朝符号;湘云(柳如是)是异族统治下的中华神州。" 在活动最后,朱珠揭示了《红楼梦》的重大史学意义,她认为《红楼梦》通过 " 钗黛合一 " 的艺术创造,对应宋明两个汉人王朝,实现悼宋明之亡的创作目的;借协助大禹治水的神女朱襄氏传说,完成湘云的艺术创作,实现揭清之失的创作目的。

深圳晚报记者 刘丹青 通讯员 刘琨

相关标签

朱珠 红楼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