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今天(16 日)揭晓,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李洱《应物兄》五部作品最终登顶。41 岁的江苏籍作家徐则臣此次摘得茅盾文学奖,与阿来并列为茅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
徐怀中《牵风记》
小说以 1947 年晋冀鲁豫千里挺近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路经 " 夜老虎团 " 驻地,因一曲古琴《高山流水》,与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齐竞相识,成为这位年轻指挥员部下的一名文化教员。汪可逾聪明灵动、冰清玉洁,是美的化身,小说因她牵出了一段段战争岁月的甘苦。团长齐竞文武双全,儒雅健谈,踌躇满志,前程无限。在浪漫激越的战地恋歌即将奏响之际,却发生了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让二人走向凄苦与悲怆 ……
徐怀中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八路,是挺近大别山的亲历者。20 世纪 60 年代,他曾以此为题材创作出《牵风记》的雏形,将近 20 万字,后来却由于种种不测,小说手稿被销毁。这次创作起笔于四年前,经过不断的修改与润色,五十余年后,小说终于与读者见面。
戎马生涯,笔耕不辍。《我们播种爱情》《无情的情人》《西线轶事》《阮氏丁香》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在《牵风记》中,徐怀中先生以对文学创作终身不竭的激情和追求,实现了他矢志不渝的写作追求:" 尽最大力量去完成精彩的一击。"
梁晓声《人世间》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 常青树 ",到目前为止,他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 2000 多万字,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轮》《知青》《人世间》等,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他的许多作品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人世间》(三卷本)是梁晓声饱含深情的总结性作品,展现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健旺的创作活力,标志着梁晓声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刻画了从这里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他们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小说,他们有的通过读书奋斗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更多的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坚忍、尚礼乐群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都让小说具有史诗品格。
陈彦《主角》
《主角》首发《人民文学》头条。这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作品用秦腔艺人的视角串联起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通过戏剧舞台生活的一角,窥探一个时代的脉动与一个群体的生命律动,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叙事的精准。
△陈彦照片 本人供图
陈彦,1963 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 " 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 "" 文华编剧奖 ",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 十大精品剧目 "。曾创作 32 集电视剧《大树小树》,获中国电视剧 " 飞天奖 "。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 "2015 小说排行榜 " 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 "2015 中国好书 "。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陈彦西京三部曲》,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说秦腔》等著作。多次获得全国 " 五个一工程 " 奖。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 " 四个一批人才 ";首届 " 中华艺文奖 " 获得者。
徐则臣《北上》
《北上》是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 2018 年。
△ 徐则臣 资料图片
该小说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 " 秘史 "。" 北 " 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该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
李洱《应物兄》
李洱用十三年写了一部《应物兄》。
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本书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并将之妥帖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识、言谈、细节,都化为一个纷纭变幻的时代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小说 * 终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汉灿烂出于其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本书中发现自己。
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新的文学建构方式,新的文学道德,由此诞生。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