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8-18
15岁苗族女孩第一次来南京:我想考大学,将来改变家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仲茜 / 文 王玉秋晨 / 摄)" 大学真的好大好漂亮,有太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15 岁的苗族女孩灿英兴奋地说。8 月 15 日,她第一次走出家乡,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中学,来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带领他们走出大山的,是南农大 2019 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而到了南京,又有 20 名现代快报小记者,作为小导游、新朋友,陪伴他们一起游金陵,探访梦想中的大学。

△ 15 岁的苗族女孩灿英

8 月 18 日清晨,盛夏的南农大校园里,蝉鸣鸟叫,微风拂面。小伙伴们早早汇聚而来,都希望抓紧时间,探访更多目的地。" 你好,我叫灿英,来自贵州麻江,马上初三了。很高兴能来到南京,走进南农大。"" 你好,我叫纪桉然,是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六年级学生,欢迎你们到南京来。" 在南农大主楼前广场上,简单的一番自我介绍后,孩子们便自动分组手拉手,一起出发,走进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生物标本馆、生命科学教学楼等。

" 农业可不只是种田,古人发明创造的各式农具,因地制宜的生产模式,充满智慧的农技书籍、农业谚语,都成为农博馆的藏品,大家可以通过参观这些藏品,领略古代中国灿烂的农耕文明。" 一路上,南农大研支团成员张祥洋边走边讲解,为孩子们答疑。看到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贵州的同学们惊喜又亲切,因为名单中," 贵州从江侗乡稻田鸭复合系统 " 榜上有名。" 祖先真是了不起,他们在山地开挖梯田,又用龙骨水车引来水源,在梯田里种稻、养鸭、养鱼,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沿用至今。" 灿英对家乡的农业文明深深自豪,她还和快报小记者分享," 来之前,我和阿爸给梯田灌了水,收了玉米杆子,翻了地,回去就要种新一季蔬菜了。"

灿英的妈妈在大城市打工,以前她常常通过视频电话,看到妈妈身后的高楼、商业广场,而这一次,当亲眼看到了真实的高楼、图书馆、大学,灿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因为对灿英和她的同学们来说,能走出大山,来到东部沿海,机会实在难得。" 学校经过层层选拔,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龙山中学副校长王大勇说,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是新鲜有趣的,一景一物,都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有的,甚至成了一颗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里发芽,慢慢生长。

" 家乡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东部地区道路宽,高楼多,学校也多。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考上大学,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来造福家乡。" 座谈会上,同样来自贵州麻江、现在南农大食品学院读大三的甘国璇分享了她的大学梦。灿英认真听着学姐的分享,会意地点点头。" 我也想考大学,改变家乡。"

半天的探访之旅,很快结束,小伙伴们依依不舍,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相约 2020 年暑假,开展结对互访活动。" 希望明年暑假,我们都有进步的好消息,也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 灿英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的笑容,也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