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6 日,深圳晚报刊发了女童心心随保姆生活 5 年,父母多年不露面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报道发出后,深圳晚报联合吉华街道、翠湖社区及袁运凤一家多方奔走,共同帮助心心寻找父母。8 月中旬,心心父母终于主动与袁运凤进行了沟通协商。26 日,心心父亲陈先生来到深圳,决定接心心回家。深晚记者独家追踪,见证了父女相见一幕。
女童父亲:今后将在能力范围内给她最好的生活
8 月 26 日凌晨,坐了一夜火车后,陈先生来到了深圳。上午 9 点,他赶到华侨城医院,打算为心心补办出生证明。由于医院规定必须孩子妈妈亲自办理或者签委托书才能补办,陈先生只能暂时搁置,转身打车奔赴心心目前所住的小区。
" 爸爸!" 在陈先生来之前,袁运凤一家已经将父亲要来接她一事告知心心,见到陈先生时,心心十分清脆地喊出了这个 5 年来从没喊过的词。喊完后,她又躲在了袁运凤身后,双眼怯怯地打量着他。
▲陈先生、心心(前排左一)与袁运凤一家。
" 都这么大了。" 陈先生动容地说。在袁运凤女儿家,陈先生说出了自己 5 年未露面的原因。原来,2014 年离开深圳后不久,陈先生便与心心母亲分开了。随后,心心母亲去了国外,他也去了境外做生意。期间,两人虽因心心的事情有联系,但始终未达成共识。" 后来也想过要来接,但我生意不顺利,又一直生病住院,她妈妈也一直没有回来,想着心心跟袁姨在一起习惯了,就打算忙完了再过来。" 陈先生说,一眨眼心心就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目前,孩子后续的生活、上学事宜他已经与心心母亲商量妥当,两人今后会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管怎么样,孩子没有错,错的是我们。" 陈先生说,自己内心十分愧疚,把心心接回去后,他将在能力范围内给她最好的生活和教育。
关于袁运凤无法联系上他一事,陈先生表示,系因为在住院不方便,同时对袁运凤表示了谢意和歉意。" 爱心永远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也是我的恩人,我会让爱心永远记着你们。"
15 时许,陈先生牵着心心,坐上了前往高铁站的出租车。车门关上的一瞬间,带着一上午笑脸的袁运凤突然转过头去,嚎啕大哭了起来。与心心在一起生活 5 年的点点滴滴,此刻就像电影般在她脑海中一幕幕重现。
" 舍不得,心如刀割。" 她抹了一把眼泪,说道:" 她就像是我的亲生孙女,她喜欢吃什么、喝什么我都知道,她有什么事也只会找我。" 袁运凤说,然而孩子始终还是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好,希望此次心心回到父母家,能真正得到父母的爱,过上好的生活,接受好的教育。
心理咨询师:女童父母应给予足够的爱,帮助她回归家庭
得知心心父亲要来将她接回家,一直关注此事的吉华街道妇联工作人员提前到了袁运凤家,由妇联的心理咨询师冯绮琛为心心进行了心理辅导,并对心心父母提出了建议。
▲陈先生与心心、袁运凤在一起。
" 对于心心来说,她出生 40 天后就没见过父母了,她会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亲人感到陌生。要重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就需要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她的整个适应过程,包括心心回到家后一系列愤怒、恐惧等情绪,都要让她发泄出来。只有清除了这些心理阴影,心心才有可能在父母家里感受到安全感,接纳父母。" 冯绮琛说,由于过去 5 年孩子爱的投射对象都是袁运凤,要重塑对父母亲的依赖、依恋,是相当困难的,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都需要父母无条件地包容她。
此外,她还建议,在心心离开的近一段时间内,父母都应支持她与袁运凤保持联系,让心心在适应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有熟悉的人在身边,有助于她更好地适应家庭。
深圳晚报记者 高灵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