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朱函颍 周子帆 记者 黄艳)你所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呢?在大众的认知里,似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日常经常出现的文字,但是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一些具体的历史起源或者是制作工艺。暑假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部分学生自发组成了 " 木版上的行走 " 团队,走进河南省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为木版年画工艺传承和普及而奔走,并且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进行了记录。
△小组成员合影
△朱仙镇
暑假前期,小组开始组建,并对河南省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相关手艺和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学生们前往朱仙镇。镇上的木版年画手艺人们,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手中拿着刻刀,仔仔细细地制作手中的作品。
△手艺人在工作
△作品
萬同老店在当地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老店里的张连生老人,是当地木版年画的第四代传人。老人向学生们说到木版年画工艺,他眼中的光芒藏也藏不住。老人说,他从小就看爷爷刻板,后来也学了美术,有美术的基本功,他从开始学习木版年画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 耐得住孤独,守得住寂寞,这份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学生们有感而发。
小组成员随后来到了尹氏老天成年画博物馆,博物馆是尹先生在自己家中设立的,并且免费对公众开放。尹先生是尹氏第五代传人,博物馆里的一些老物件,老版,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东西。博物馆虽小,但却是尹先生精心设计过的。当学生们问道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博物馆,尹老先生说:" 我想这个东西(要)传承,因为现在很多工艺就是人亡艺亡。"
△小组成员采访中
大学生们感慨:" 木版年画这门手艺,有着千年的历史,在这千年之中,它经历了发源、兴盛、鼎盛、衰败、到如今式微。在朱仙镇里,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连本地人就已经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门手艺。我们并不希望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断送。这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门手艺继续发展下去。"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