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9 日,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期间,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举行了 " 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分论坛 "。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等 6 个国家近 30 位来自能源领域的政府、智库以及民间组织代表与国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如何利用好 " 澜沧江 - 湄公河 " 合作机制,通过民间合作推动能源创新解决方案落地,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快向可持续低碳能源方向发展、助力民生改善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 " 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分论坛 " 现场
▲ " 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分论坛 " 嘉宾合照
论坛特邀嘉宾、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发表了论坛主旨演讲,为本次跨国、跨界交流研讨会拉开了序幕。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也在论坛上呼吁各方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区域合作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的国际合作。
据基金会副秘书长杨乐介绍,2017 年底,由基金会发起、民间参与的 " 深系澜湄 " 项目集群正式发布,旨在为湄公河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深圳经验和动力。其中," 湄公河太阳村 " 项目为湄公河流域国家电力供应不足地区提供了一批深圳的太阳能设备,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相关安装、维护培训等,收获了许多积极反馈。她表示,未来,基金会愿意为中外各界友好人士支持、参与澜湄合作,建设沟通桥梁和合作平台,并继续把更多的深圳优势技术、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带往湄公河国家,促成更多务实合作。
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光伏项目)、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英利集团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分别向来宾们介绍了各自在新能源、环保领域的业务情况、核心产品和先进案例。
参与专家学者们表示,社区型小光伏设施、家庭用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以及小型光伏商业屋顶方案是目前的三大主流应用趋势,对提升民众生活和生产力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并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希望更多中国光伏企业将其产品与科技带进澜湄流域。
此外,来自中国 - 东盟(澜沧江 - 湄公河)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等多家机构专家代表,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的交流互鉴进行了圆桌讨论。
据悉,本次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导,是一个国际性、综合性的绿色发展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七年来,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已成为展示绿色低碳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