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9 月 2 日董事长冯鑫被正式批捕以来,暴风集团(300431)几乎一天一则重要公告,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9 月 3 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是否知悉 " 冯鑫被批准逮捕 " 等事项;9 月 4 日,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9 月 5 日,暴风集团发布 " 存在被暂停上市风险 " 的提示公告。
大厦将倾的感觉扑面而来。
再对比 4 年前:上市 40 天里创下 36 个涨停板;上市不到两个月,股价从 7.14 元暴涨到 280 元,最高时拉升到 327 元。
而今,董事长冯鑫被批捕、9 月 6 日收盘价只有 4.58 元,市值只剩 15 亿元。相比起股价最高点,而今股价只有最高峰的 1.4%,市值蒸发了 380 多亿元。
曾经有多高光,而今就有多令人唏嘘。
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暴风影音(暴风集团的发家产品)的辉煌史,也有很多人曾是它的忠实用户。
2006 年、2007 年时,还是 PC 端的时代,时逢美国次贷危机,大量视频网站因支付不起高昂的带宽与服务器成本宣告破产,暴风影音却选择了线下播放市场,由于能够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视频播放格式,一时风靡全国,成为装机必备软件。
靠着这一款拳头产品,2015 年 3 月 24 日,暴风集团(前称暴风科技,2016 年 6 月更名为暴风集团)上市,借牛市之风,上市 40 天里创下 36 个涨停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 ( 截止 2015 年 5 月 22 日 ) ,股价从发行时的 7.14 元暴涨到 280 元,总市值暴涨至 340 亿元。而后,股价继续上行,最高时拉升到 327 元," 超级妖股 " 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奇迹。
可是,暴风的股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辉煌了 3 个月后,如烟花一般,灿烂了一瞬间,随后就一路下滑,再也不曾回头。
这背后折射的是,虽然股价被爆炒,但暴风集团单一的营收模式并不被市场看好——高达 400 亿的市值,实际上收入来源非常单一,基本来自于视频网站的广告。2013 年暴风集团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 95.4%,直至 2015 年末还高达 71%。
而 2015 年的时代早已不同了,PC 端早已饱和并没落,移动互联时代已经井喷式发展。数据显示,2013 年底,中国手机网民就已经超过 5 亿,占比达 81%。
而暴风影音的优势还集中在 PC 端,在移动端没有多少优势。
毫无疑问,暴风集团需要顺势而为,向移动互联时代做产品转型。
冯鑫朝这个方向做了变革。
2015 年,在上市后不久,冯鑫提出了 "DT 大文娱 " 概念,希望从单一的在线视频服务转变为 DT 时代的互联网娱乐平台,加速在 VR、体育、TV、文化、影视等领域的布局。
2015 年,暴风集团的财报还是很亮眼的:营收 6.5 亿,同比增长 68.85%;净利润 1.73 亿,同比增长 313.23%;总体月活约达 2 亿,其中 PC 端月活 1.4 亿,移动端月活 6000 万。
2016 年,借助大文娱的东风,暴风集团突飞猛进。
2016 年上半年,VR 板块的暴风魔镜累计销量突破 200 万台,月活高达 147.5 万人;2016 年 8 月份,暴风 TV 获 2 亿元 A 轮融资,公司估值 20 亿元;2016 年 9 月份,成立不到 100 天的暴风体育获得 2 亿元 A 轮融资。
然而,好时光对于暴风集团来说,似乎总是短暂的。股价如此,业务也如此。
2016 年,是风光与 " 埋雷 " 并存的一年。
以 TV 和 VR 板块来看,大投入还未等来回报,就陷入财务危机。
VR 的风口虽然已经吹了很久,但大风未来,产业体量小,并不足于成为营收的主要支撑点。互联网电视的市场竞争更加狗血,2016 年,每卖出一台暴风 TV,就会亏损 300-400 块钱。而 2016 年下半年又遇到面板市场原材料大幅度涨价,暴风 TV 这个才诞生不久的产品,并没有足够的抗压力,一直处于亏损贴钱的状态。
2016 年全年,暴风集团卖出了 80 万台互联网电视,营收 9.17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 55.68%,但净利润亏损 3.58 亿元。
2016 年,为布局体育领域,暴风集团着手收购英国体育版权公司 MP&Silva Holdings S.A,进军体育版权领域。MPS 当时坐拥世界杯、英超、意甲、法甲、F1、法网、NFL、NBA 等十多项世界顶级赛事版权。
为了收购 MPS,暴风集团联合光大资本设立了上海浸鑫投资咨询合伙企业 ( 简称 " 浸鑫基金 " ) ,共募集资金 52 亿元,其中优先级出资人民币 32 亿元、中间级出资 ( 即夹层资金 ) 人民币 10 亿元、劣后级出资人民币 10 亿元。10 亿劣后资金大部分由冯鑫负责募集。
收购完成后,MPS 公司经营却陷入困境,接二连三地丢掉手中的体育版权资源,并于 2018 年 10 月破产。52 亿血本无归,中资财团包括光大、招行等金融机构被拖入泥潭。
由是,DT 大娱乐战略全面溃败。2016 年 3 月上线的直播平台暴风秀场后被关停;影视领域,曾计划收购刘诗诗、吴奇隆的稻草熊影业,但在 2016 年 7 月被证监会否决;VR 领域,暴风魔镜在 2017 年遭遇投资人提前撤资;2018 年 7 月,暴风体育宣告进入 " 冰封期 "。
除了战略转型失利之外,暴风集团在资本运作上让人大掉眼镜的低智商,也是其最终走向败局的关键原因。
谈到在资本运作上的茫然,冯鑫在 2017 年 9 月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现得尤其后悔。
钛媒体问,如果暴风再出现 29 个涨停板,你会做什么事?冯鑫回答说,第一件事是赶快做个定增,或者做个大额交易,换回一点钱来,总得把股价变为真正的价值。我们当时是一点都没有通过股价来获利,股价最高的时候,我们是主角,却表现得像个吃瓜群众,把这当作表演在看,真的是完全不懂资本的表现。
而纵观 2015 年上市以来的遭遇,在最重要的两个节点,暴风集团展现了奇葩的资本运作 " 盲点 ",眼睁睁错过了资本支持业务发展的机会。
一是,为了发展寄予厚望的影视板块,2016 年 3 月,暴风集团拟以 31 亿元收购稻草熊影业、立动科技、甘普科技股权,其中以吴奇隆、刘诗诗为股东的稻草熊影业账面资产仅 3835 万元,估值却高达 15.2 亿。
而讽刺的是,稻草熊影业在 2017 年 2 月得到了阿里影业的投资,估值仅为 1173 万元,只有暴风收购对价的 1/14。
暴风集团的收购计划招致深交所的问询,并于当年 6 月被证监会叫停。
差距如此巨大的估值和收购价,不仅让人感叹:幸好当时收购失败。
冯鑫对此也懊悔异常。他对钛媒体说,这一类的资本运作需要单独过会审核,不能多项同时进行,所以这就耽误了暴风非常大的资本战绩,直接导致暴风从 15 年上市到现在,没有在资本市场拿到一点好处。除了少数小股东个人兑现,我们没有利用当时的股价拿到钱,这个战机说没就没了。
后来,随着暴风集团在股价一跌再跌,财务越来越吃紧,冯鑫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个人股权质押,直至冯鑫最终将自己持有的股权 100% 质押。
二是,收购 MPS 一案疑点重重。
在被收购时,MPS 手中的主要体育版权大多都面临着即将到期的问题。其中,意甲和法甲的版权都是到 2018 年为止,而与英超、阿森纳俱乐部和 F1 的版权合同则是签到 2019 年,合同最长的法网则是到 2021 年截止。
版权是这类收购中最核心的价值,然后在前期尽职调查中,居然没有发现 MPS 这个大漏洞。或许,暴风集团对 MPS 当时手握 10 多项世界顶级赛事版权太过胸有成竹,认为版权续约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此巨额的交易,现在看来是缺少对风险的预判的。
此外,这笔 52 亿元的交易,竟然奇葩地没有与 MPS 高管签署竞业限制协议,最后 MPS 拿到钱之后,公司经营失败,原股东另起炉灶。而暴风集团为这一地鸡毛买单,被光大资本等告上法庭。
媒体报道,冯鑫对此痛心疾首,他一没想到彼时 A 股市场会冰火两重天 ; 二没想到曾经眼中的 " 世界第一 " 赛事转播公司,会倾刻间化为乌有;三是没想到在优先资金到期之前,MPS 资产无法装入上市公司。
冯鑫身边的人都说,他是好人," 没有架子 "," 性情中人 " 。可是,当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公司变为公众公司之后,意味着公司运作面临全新的规则,在某些阶段,懂融资、懂资本甚至比业务发展和人事管理更为重要。
或许,缺少一位强有力的资本运作高手,也是冯鑫败局的关键因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