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经典的片头曲
著名美术片艺术家、动画片《黑猫警长》导演、编剧戴铁郎先生,因病于 9 月 4 日晚去世,享年 89 岁。次日,在杭州市殡仪馆,老人的灵位上摆放着黑猫警长玩偶以及一罐可乐,都是他生前喜欢的东西。
戴铁郎人生的前 50 年,正逢中国历史风云突变的时刻,伴随着颠沛流离。不仅是他的艺术成就,还是如浮萍般的人生故事,戴老都是中国动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黑猫警长》动画组内的同事陈思毅,评价戴老称:“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都是这样高傲坚忍,他们不在乎利益,坦然为艺术献身。”
1982 年,由戴铁郎导演的《我的朋友小海豚》在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上,获得总统银质奖。而戴老评价该奖项为
▲《我的朋友小海豚》海报
那时,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产的《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宝莲灯》、《葫芦兄弟》等作品享誉海内外。而作为美影厂主要作品的《黑猫警长》,却缺少海外奖项的加持。“厂里压根就没有上报,”戴老称,“《黑猫警长》空有社会反响,却没什么奖项,也没机会走出国门。”
戴铁郎的特殊政治背景,让他受了不少苦。在新加坡出生,之后从新加坡飘回国,父亲却在回国的船里被关押在狱仓。其父为戴英浪,早年在海外参加革命,跟随后来被判定为“反革命”的潘汉年为地下党做情报工作。
1953 年,戴铁郎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入厂两年后,受潘汉年问题的牵连,戴铁郎坐了近三十年的冷板凳。直到“文革”结束,潘汉年被平反,他才第一次有机会执导作品。彼时的戴铁郎,已年过半百。
不能做导演,就埋头画画,用画笔安慰那些被冷落的日子。期间他不具名的参与了许多美术片的创作,不乏《草原英雄小姐妹》、《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这些口碑极佳的作品。
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小屏幕对系列剧有大量的需求,再加上外资涌入中国动画市场,刺激了一众国内制片厂发力动画系列剧,戴老创造的《黑猫警长》即为其中的经典之作。
动画片很多,但像《黑猫警长》这样“硬核”直面血淋淋现实的很少。那个年代的动画里,传统中国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黑猫警长》则多少显得异端。大反派一只耳遭子弹击穿耳朵,涌出红色鲜血;螳螂姑娘为了后代繁衍吞食丈夫等情节,击中了不少网友童年时刻的噩梦。片子在拍了两集后就被喊停,因为“里面打打杀杀,不符合传统美学,里面的科学道理也没有什么艺术性”。
▲开头螳螂夫妻甜蜜生活,转眼丈夫只剩下残骸,描述的是大自然中螳螂的掠食行为。
如今回过头看,剧里不仅使用的道具(如老鼠生命探测仪、悬空滑翔摩托等),一些情节也是超前的。以螳螂夫妻的故事,勾勒出善与恶模糊的边缘;以黑猫搭档之死,描述警匪题材中再平常不过的牺牲。很多网友回忆这些剧情,都表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黑猫警长》中,不仅全是美妙,还有暗黑、死亡以及恐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王华强在戴老的吊唁会提到,戴老是个“艺术老顽童”,喜欢两样东西:可乐和冰淇淋。
也只有童心长存,才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动画形象。
为了《黑猫警长》中道具的设计,他订阅了许多国外科技刊物,“热追踪导弹”、“喷气式摩托车”等一些新式武器,就是从这些杂志里看来的;
为了角色的塑造,他拿着手稿去询问孩子的意见,认为作者最满意的,不一定孩子喜欢。
退休后,戴铁郎就住在一间 50 平米的一居室,有时也耍耍任性,在寒冬腊月吃冰淇淋。房间的正中,一张书桌占去了三分之一的空间。老伴去世后,戴铁郎把大床拆了,请人帮忙在原地拼起了一张大书桌,平时就在这张书桌上绘画、创作、讲课。
▲戴老生前在家中
妻子和女儿去世后,他的晚年生活更为寥落。他曾捡过三只流浪狗回家养着,被他养得健步如飞,他也说自己要向狗狗学习,到哪儿都能生存。
当他拿起可以造梦生花的画笔时,世界就有无穷大。戴老说,他有想象力的陪伴,谁都拿不走。他几乎画了一辈子,直到 80 多岁,他依然在创作,动画已成为他的全部生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