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0 日,在全国第 35 个教师节之际,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并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据悉,《意见》围绕教育体制改革、解决义务教育和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严重不足、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方面问题,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全市已有 2551 所学校(含幼儿园)
大会上透露,深圳建市时,深圳全市仅有小学 226 所,学生 4.5 万人,教职工 1812 人;普通中学共 24 所,学生 1.3 万人,教职工 877 人。截至今年 6 月,深圳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551 所,在校生 220.92 万人,教职工 20.72 万人。
近些年来,随着市民对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的需求与日俱增,深圳加大财政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扩大学位供给。2013 至 2018 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累计 2675 亿元,年均投入 446 亿元,生均拨款标准居全国前列。
" 十二五 " 期间,深圳新建中小学学位 12.6 万个,是 " 十一五 " 时期的 2 倍;" 十三五 " 期间,全市规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 185 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 23.8 万个以上,较 " 十二五 " 时期建成学位增加 50% 以上。
目前,深圳基础教育规模已达 210 万人,居四个一线城市前列,其中 65% 为非户籍生,在校生增长比例、非户籍生比例均为全国最高。
《意见》40条举措重点关注七大问题
会上透露,这些年来,深圳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体来看,深圳教育资源供给与人口规模和增长幅度还不相匹配。比如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相对较低。中小学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紧缺,班额大,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此外,深圳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也还面临一些发展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深圳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意见》。《意见》重点关注以下七方面问题:一是聚焦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二是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三是扩大中小学规模,解决义务教育和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四是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五是促进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六是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七是加强教育发展条件保障。
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提出 18 个方面 40 项举措,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
建设 " 高中城 " 新增学位 6 万个
《意见》中指出,要提高公办幼儿园、普惠园比例。到 2020 年,深圳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原则上至少有 1 至 2 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80%,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0%。
在义务教育方面,到 2022 年新改扩建 146 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 21 万个,公办学位增幅达 25%。各区要以辖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为基数提前六年预判学位需求,提前三年规划学位建设,提前一年落实学位供给。新建住宅小区(含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先期建设、独立竣工验收。切实保障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针对公办高中学位问题,《意见》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通过现有高中挖潜、新改扩建和重点建设 " 高中城 " 等多渠道推进高中学校建设,到 2022 年,将新改扩建 30 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 6 万个,增幅超过 60%。" 十四五 " 期间,打造国内领先的卓越高中、特色高中、民办品牌高中各 10 所。在招生、师资等方面支持新建高中高起点建设人文、科技、艺体等特色高中。
加快推进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意见》中明确,要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标准建设好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此外,还将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国家职业院校 " 双高 " 计划,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努力将深圳技师学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建成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努力按程序将深圳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在特殊教育方面,加快推进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原则上到 2020 年每个区至少建成一所独立设置的义务教育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5% 以上。
民办教育质量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意见》指出,将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设立民办学校办学效益奖,稳步推进民办学校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和扶持。完善捐资办学激励制度,鼓励捐资举办高水平非营利民办学校。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优质民办学校。
此外,深圳还将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探索教师管理新机制,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切实解决好教师住房问题,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