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09-10
话剧《行知先生》献礼教师节,深情演绎陶行知的光辉一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他以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重视教育,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他一生以身立教,30 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他说,教育是立国之本;他就是中国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和领路人——陶行知。9 月 9 日至 9 月 11 日,恰逢教师节,话剧《行知先生》在南京大学连演四场,深深打动了全校师生。据悉,该话剧也将在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亮相。

话剧《行知先生》:三幕故事带观众走进陶行知的精神世界

《行知先生》由南京市话剧团创作演出,于今年 5 月正式首演。" 全剧以陶行知的生平事迹为素材,讲述了他在南京创办晓庄学院,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赴上海呼吁和平,最终梦回晓庄的故事。" 南京市话剧团团长颜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全剧共三幕戏,十几个情节片段。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身上那些最闪光耀眼的东西都提炼、浓缩在了这两个小时里。

1927 年春,在南京郊区劳山脚下一山村,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志同道合的同仁纷纷赶来,怀着教育救国,开辟教育新路的梦想与憧憬聚集到一起 …… 话剧的开场就是 " 天为庐,地作床,山林农田是课堂 " 的晓庄。他们自盖草屋,建教室宿舍,既学书本知识,又向农民学农活,教农民识字读书。

在陶行知和同仁的努力下,晓庄师范很快开辟出了中国平民教育的新路,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师范,却因得罪了当局被强行封闭。陶行知被迫放下他的教育事业,开始了逃亡。

第二幕在重庆。陶行知逃亡到重庆,结识了一群无家可归的逃难的孩子,这又让他重拾了心中从未放下的教育事业——开创了育才学校。创办学校是在逃亡途中,资金匮乏,学生们嗷嗷待哺,饥饿难耐。陶行知靠讨靠要,靠低声下气求来一份份募捐金,最终育才学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他们有的,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有的,继承他的教育理念,投身教育行业;有的,回到了晓庄,守护他的事业,教书育人,等待他的归来。

第三幕在上海。陶行知怀揣教育救国的梦想,他反内战、维护和平,最终梦回晓庄 ……

致敬伟大,演员及师生向老先生雕像三鞠躬

陶行知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毕业于金陵大学,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为南京的教育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据颜刚介绍,为了创作好这个剧目,南京市话剧团特意邀请了著名编剧李宝群、著名导演宫晓东等加盟主创团队。他们经过大量的采风和资料搜集研读,多次深入到陶行知战斗和生活过的南京、重庆、上海三城。最终,《行知先生》剧本七易其稿,无限贴近历史中的陶行知原貌。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两个小时的演出充满悬念,高潮迭起,震撼人心的台词在耳边久久回荡。同时,舞美、灯光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特别是剧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曲:" 叮呤叮呤响,天上放红光,放自东方,放自晓庄,放自学堂 ……" 这个旋律多次响起,让观众在充满诗情的氛围里,感受到陶行知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的精神。

戏的结尾,舞台上方出现了陶行知的面膜和手膜。" 在陶行知纪念馆里,展出有先生的面模和手模 , 这是他的学生们对先生刻骨铭心的永久留恋。而且,陶先生把 ‘双手与大脑’比喻为 ‘人生两个宝’。" 颜刚说,这是为了将陶行知的形象更直观地呈现给观众。他说,自己还记得话剧在晓庄学院演出的那一天,掌声不断,演员们和全场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向舞台上陶行知先生的雕塑深深鞠躬。

陶行知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前身 " 金陵大学 ",《行知先生》在南大演出,也可以说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引发了广大师生的极大共鸣。当全体演职员走到台前谢幕时 , 意犹未尽的观众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 久久不愿离去。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10 月 20 日,2019 紫金文化艺术节,话剧《行知先生》将作为展演剧目,带领大家走进陶行知的精神世界。

(主办方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标签

陶行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