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常荆轩 记者 葛小林 文 / 摄)皮肤是 " 职业黑 ",岗位是 " 路面晒 "。不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每天早上,在常州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都能见到他执勤的身影。拉车门、抱小孩、关车门、牵小手、送进校门 …… 这样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数百次,而且一做就是 12 年,累计护学 20 余万人次。陆旭东,这位 " 站马路 " 的 " 黑皮警察 " 站成了金坛一道暖人的风景。为 " 寻找最美基层警察 " 江苏候选人,9 月 11 日,中央、省市多家媒体聚焦金坛,采访 " 黑皮警察 " 的故事。
△陆旭东护送孩子们。
送孩子的事情可以我来做,12 年护学 20 多万人次
2006 年,陆旭东从部队转业后成了一名交警。2008 年,他被调到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执勤时,他就 " 傻眼 " 了:送小孩上学的私家车、电动车随意停放在马路上,学校门前被堵得水泄不通,甚至要堵到 8 点半。陆旭东想,如果送孩子的事情我来做了,家长不就可以减少停留时间,从而也就缓解了交通拥挤程度。
△警方供图
从此,在学校门口的马路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陆旭东扯着嗓门,吹着口哨,拉开一个又一个车门,把孩子从家长的车里接下来,护送到校门口。为了让私家车停车时更短一点,他经常是牵着三五个孩子,一起送到校门口。渐渐地,私家车停车时间缩短到十几秒,校门口的交通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
2012 年 6 月,金坛公安局在华罗庚实验学校路口成立 " 陆旭东护学岗 "。这是江苏首批以个人命名的 " 护学岗 "。而他创立的工作方法也带动了整个金坛的护学行动,有效改善了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
9 月 11 日早上,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陆旭东在车道间奔跑,接下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天的早高峰从 7 点 10 分开始,7 点 45 分就结束了。陆旭东脱下防护背心,里头的警服已经湿透了。
△警方供图
据华罗庚实验学校老师介绍,每天接送学生的私家车有 800-1000 辆,陆旭东拉开车门的车辆至少占一半,12 年来,他护学至少 20 多万人次。
陆旭东的徒弟郜磊告诉记者," 只要一上岗,师傅就像上满了发条的钟摆,一刻也停不下来。一个早上,来回跑动近 20 公里,寒来暑往,始终如一。"
△下雪天,陆旭东抱着孩子进学校。警方供图
陆旭东还有个习惯,护学的时候从来不带手机。他说,曾经他牵着两个孩子过马路,因为接一个电话,孩子差点被汽车撞上。" 家长们把孩子交到我手里,是对我们警察的信任,我不能分心,不能有疏忽闪失,必须把他们安全送进校门。" 也因为不带手机,让他有了终身遗憾。他的父亲突发中风,打他的电话迟迟没回应,等他护学结束看到上面几十个电话,赶到医院时没能看到父亲最后一眼。
护学路上的温暖陪伴," 霸屏 " 同学会
△警方供图
当天早上 7 点半,曹女士开车送孩子上学,在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的 " 即停即走区 ",她摇下车窗," 黑皮警察 " 跑过来,拉开车门,接下车里的孩子," 黑皮警官 " 喊了声:" 好 ",她迅速换挡启动,离开学校,整个过程只有十几秒。
曹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把孩子交给陆警官,我们可以放心即走即停,不需要着‘霸占’道路,目送孩子走进校门 "。从 6 年前送大宝上学,到今年送二宝上学,这十几秒的停车交接,已经成为她和 " 黑皮警察 " 的默契,也是所有送娃家长们的默契。
而从车里接下孩子,到送至校门口的几秒,则成了陆旭东的 " 交通小课堂 "。他喜欢和孩子聊几句,叮嘱孩子们提前背好书包,拿好水杯,可以减少停车时间;过马路先观望,不要跑;如果孩子的父母开车加塞了,要回去给父母 " 上课 ",遵守交通规则 …… 有些孩子会自己开车门下车,但他们不乱跑,而是等着陆旭东来牵手,这是孩子们与警察爸爸的约定。
华罗庚实验学校的高飞老师依然记得,2014 年开展作文竞赛,要求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物。他的班上 50 来个孩子,40 多个都写了陆旭东。有个学生这样写道:" 烈日下,寒风里,迎朝阳,送晚霞。重复着不变的姿势,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把我们护送进学校。他的微笑里饱含着温馨,眼神里充满着暖意,他是我们最美的黑皮警察!"
△学生们写的作文,最美的 " 黑皮警察 "。学校供图
汤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大一,回忆童年,她印象最深的是警察爸爸陆旭东。小学四年级时,她脚踝骨折,做了手术,而班级又在四楼,是警察爸爸陆旭东背她上楼进教室。" 我依然记得,那时我难为情,不敢搂他的脖子,他跟我说,‘你在家有爸爸背,现在你就把我当成你爸爸,警察爸爸。’ "
汤女士则告诉记者," 陆警官背了我女儿一个多星期,后来由学校老师接棒,接着好几天都没看到陆警官,一打听才知道,陆警官右腿受过伤,缝了四十多针,膝盖半月板也有损伤,因为背自己女儿而旧伤复发。"
" 从 2008 年开始,一批一批孩子毕业了,有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他们在同学会,微信群经常会说起、问起陆警官,有的孩子还会专门来看一看陆警官。看到陆警官的报道,都会纷纷转发‘霸屏’ "。华罗庚实验学校的俞慧珍老师说道," 陆旭东给孩子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孩子们人生路上温暖的片段 "。
6500 张照片记录 " 黑皮警察 ",也记录了警察匠心
74 岁的谢才保是金坛知名的摄影师,拍过不计其数的人物,但连续 10 年来,他一直盯着陆旭东 " 偷拍 " 了 6500 多张照片。他拍摄的陆旭东护送双胞胎的照片,在首届 " 雷锋——时代的偶像 " 全国摄影展中被评为社会记录类优秀奖。
△谢才保镜头下记录的陆旭东。
谢才保说,2010 年 11 月深秋,他偶尔经过学校门口,看到一位交警在车流中跑来跑去,不时拉开车门,接过车里的孩子,他心里也在嘀咕,不会是在作秀吧?后来,他多次去观察,还选了下雨天、下雪天去 " 暗访 ",那个交警依旧在车流中跑来跑去。" 我用上了长焦镜头,当镜头拉近,我看到他的脸上暴着汗珠,那一刻我的心被那个皮肤黝黑的交警震到了。"
" 我把照片发到了网上,很多网友点赞评论,都说都说这个‘黑皮警察’很尽责 ",谢才保说,从此,皮肤黝黑的陆旭东就有了个 " 黑皮交警 " 的绰号。
跟拍陆旭东四年多,谢才保无意中得知,陆旭东也是个 " 困难人 "。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都患有先天弱视,视力只有不到 0.1。当时,双胞胎儿子所在的河滨小学要 7 点 10 分开门,而陆旭东 6 点半就要上岗执勤,妻子上班更早,没法送儿子。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一早就把儿子送到校门口,让他们每天等上半个多小时。" 夏天还好,冬天孩子都冻得发抖。两个孩子也抱怨,不能让他们多睡一会。放学,两个孩子得自己摸索着去岗亭,等着陆警官下班,有一次放学路上,大儿子因为眼睛看不见被车撞了,而陆警官的电话却打不通。"
在谢才保的镜头里,更记录了陆旭东的工匠精神。" 每次去,我都能发现路面的变化。" 谢才保说," 路上的花台没了,装了马路中央隔离带,路边道板矮了方便电动车停上道班,增加了临时停车位,学校增开了校门 …… 都是陆警官肯琢磨,不停琢磨。"
这些变化都是陆旭东针对校园交通整治提出来的,效果非常明显。而且,陆旭东在护学之余还在大队领导下牵头与浙江大华联合研发了人脸识别系统、金坛车辆大数据系统和南环一路鱼眼智能路等一系列智能系统,去年至今共抓获失驾(酒驾、毒驾、扣 12 分以上)人员百余名,违法大户、逾期未检和假套牌车千余辆,参与大队指挥中心智能升级,被公安部定为示范指挥中心。
" 今年已经是我拍摄的第 10 年了,我准备就在这个月办一次展览,把陆警官这十年来的‘最美姿势’都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位‘警察工匠’。"
(学校供图 编辑 邵倩倩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