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5 日,多数人正在欢度中秋假期,光明区区长刘胜率队调研鹅颈水治理情况,光明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德峰参加活动。一行人在鹅颈水治理工程现场,看见 500 多名水务施工人员头顶烈日作业建设初小雨截流管工程,为在月底完成初小雨截流管工程建设,巩固提升鹅颈水河流水质,实现 " 长制久清 " 加班奋战。
当日,刘胜一行人来到鹅颈水上游光侨路段了解相关工程施工进展及河道消黑工作情况。据悉,光明区在 2017 年底全面完成鹅颈水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并稳定消除了该河流黑臭。为保障河道治理 " 长制久清 ",光明区于今年 6 月份对鹅颈水展开初小雨截流管建设工程。
据了解,鹅颈水初小雨截流管建设工程目的在于解决初期雨水导致的面源污染问题。截流管建成后,初雨水将通过其被截流至下游河口茅洲河截流箱涵,最终进入光明污水处理厂。目前,500 多名水务人员在该工程一线 24 小时轮班施工,力争 9 月底在河道两岸建成初小雨截流管。
刘胜指出,区水务部门要按计划快速推进全区各河道水质达标,无缝衔接源头、管网接驳和后续管养等各个环节,突出源头治理,及时排查发现问题,迅速查找原因,责任到人加以解决;要明确工作目标,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有效降低箱涵水位,进一步提升河道河水透明度,真正体现治水工作效果;施工单位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鹅颈水治理工程进度,争取早日完工。
据悉,为早日实现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修复目标," 治水不放假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已成为光明区近年来治水工作的常态。区领导、区水务部门相关责任人、治水工作一线人员纷纷与时间赛跑,以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 的决心和信心,共同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深圳晚报记者 刘云惠里 见习记者 谷义月 实习生 张爱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