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你印象中的农贸市场啥样?乱糟糟、闹哄哄么?大错特错!如今,南京很多农贸市场经过提档升级后,完全大变样,有的装修成灰砖青瓦的风格,摇身一变成为 " 网红菜场 ";有的不断增加 " 科技含量 ",添加各种智能秤,变成 " 智能菜场 ";有的跟电商 APP 们抢客,增加 " 手机菜场 ",让市民们买菜就像叫外卖。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商务局获悉,预计到今年年底,南京八成以上农贸市场完成提档升级,肉菜追溯系统也将 " 扩容 ",预计 11 月份主城区就会实现农贸市场六大品类追溯全覆盖。
" 网红菜场 "
买个菜顺便可以逛个街
门头挂 " 秦淮街坊 " 的牌子,灰砖青瓦的装修风格,如果你从没来过,完全想不到这是菜场。走进去,正面对着邻里服务中心牌子,左手边是糕点店,右手边是服饰店,后面还有小超市和餐饮店。这里如今是网红打卡地——秦淮街坊朝西街社区店,而之前这里是朝天宫菜场。
可菜场在哪儿呢?现代快报记者看到,里面贴心的设置了地标和路标。这里分为生鲜区、社区商业区和社区服务区。其中,生鲜区就是菜场,所有蔬菜分好类摆在筐子内,新鲜水灵。
" 我家就住在附近小区,走过来三五分钟。"69 岁的马阿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以前朝天宫菜场环境脏乱差,她基本上不来,宁愿花半个小时到别的菜场。" 现在这里非常干净整洁,而且菜的质量上去了,价格也不贵。" 她表示,以前去菜场买菜要买好几天囤着,现在每天到家门口的菜场买菜,又新鲜又划算。
其实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菜场了。店内将原来的菜场分为两半,一半是菜场,还有一半打造了一站式的便民服务中心。商业区的特色小餐饮,让居民在买菜的同时也能尝到南京美食;而社区服务区则融入了五金、小百货、缝补、干洗等便民服务。这里已经成了融合邻里生活模式和传统菜场为一体的新型商业体。
据悉,在这轮农贸市场的提档升级中,南京注重打造购物环境超市化,加强市场门头、地面、吊顶、摊位设计建设,完善空调、电梯、保鲜等设备配套,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消费者营造了良好购物环境。
" 智能菜场 "
菜摊前装上智能秤,每笔交易都可追溯
江宁区通淮街的刘姐菜篮子(太平店)经过 4 个月的改造,9 月初开始试营业。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发现,店内还设置了客服中心,市民可以咨询、投诉、复秤。记者看到,客服中心还备有医药箱、充电宝,设有雨伞借还处。菜场门口设有免费的便民饮水点以及长椅,买完菜可以来歇歇脚。
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这还是个 " 智慧菜场 ",每个摊位前都装上了一部智能秤,就好似超市收银台一样。双面屏幕方便买卖双方,都能看到菜的名称、单价、斤数、总额。同时,市民还能查看该商户各种蔬菜价格,工商营业执照等,方便比价。智慧大屏幕上还在滚动播出各笔交易信息,今日菜价、随时追溯。
" 菜场增加了好多‘高科技’,我都在学手机买菜了。" 市民孙女士说。店长胡茂霞介绍,菜场现在有商户 100 多家,通过智慧菜场系统,居民在这里消费的每一笔菜都有记录。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还可以追溯。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轮提档升级中,南京在对农贸市场配置智能信息追溯设备和显示屏,对农贸市场肉菜追溯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建立商户档案展示、智能支付、信息自动采集、交易数据分析等智慧管理系统,推进智慧化市场建设,消费者通过大屏展示、扫描主体二维码、扫描交易小票等模式实时查询追溯信息,实现追溯系统的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保障追溯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据悉,江宁区盛庄、鼓楼区绿恒等市场还自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市场商户信用管理和交易信息采集分析,为市场经营提供决策服务。
" 星级菜场 "
给商户评星,年终评比还有租金优惠
走进河定桥农贸市场,最显眼的就是不少摊铺前挂的文明诚信经营户锦旗,有的是五星级,有的是四星级。这些星级有啥作用呢?
摊铺老板郭师傅骄傲地说,他们家一直都是五星级。" 摊位要干净,菜品质量要好,有人来买菜服务质量要好。哪一点做的不好,就拿不到五星旗了。" 而挂上五星级的摊位,人气也比其他摊位更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农贸市场实行的文明经营户评比标准,每个季度评一次。" 我们有详细的评分细则,比如,是否占道经营、蔬菜溢摊,是否欺行霸市等。最后根据得分,90 分以上的可以得五星旗。" 金王府办公室主任林榕介绍,最后年终总结,五星旗最多的商户除了免费宣传,还会给予经济奖励,有租金优惠。" 根据往年的情况,租金平均会下降 5% 到 10% 之间。" 而得分较差的商户,不仅没有锦旗,会在全农贸市场被通报批评,甚至还会扣钱。
" 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约束商户文明诚信经营。现在市场的环境非常好,来买菜的市民评价也很高。" 林榕说。
" 手机菜场 "
买菜就像点外卖,跟生鲜 APP 们抢顾客
年轻人喜欢网购,各种生鲜类电商 APP 也在跟菜场们抢顾客,传统菜场如何留人呢?现代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农贸市场都在积极创新。胡茂霞就提到,为了方便市民线上买菜,他们菜场还推出了手机小程序,目前正在调试中。未来,三公里范围内的市民都可以下单,半小时之内送菜上门,还可以线下自取,买菜也像是点外卖。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商务局获悉,这一轮提档升级中,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也在多元化。比如不少市场实行网上订单、社区配送,开展爆款商品促销,吸引市场人气,更好满足市民消费需求。江宁区岔路、鼓楼区三牌楼等市场开发 APP 终端,开展社区一公里范围配送服务。江北新区华农农贸市场每天安排一个经营户推出当天爆款商品,聚拢人气,促进销售。
【目标】
到今年年底,南京八成以上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商务局获悉,南京目前共有农贸市场 347 家,其中,主城六区 176 家,占全市 50.7%。随着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的改造,南京的菜场再也不是脏乱差的地方。今年,南京计划实施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99 家,截至 7 月末,已完成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30 家,已开工建设 23 家,待开工 46 家。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农贸市场总数将达到 369 家,从 2017 到 2019 年这三年期间,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300 家左右,提档升级总覆盖率将超过 80%。
与此同时,南京还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模式,拓展追溯品种,高水准建设农贸市场追溯系统。据悉,南京在对猪肉、蔬菜实施追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溯源门类,将豆制品、牛羊肉、禽肉、蛋类等品类纳入追溯范围,应用二维码、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追溯系统的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重点建立城区农贸市场 6 大类产品追溯信息采集、分析和查询体系。
截止 6 月底,共有 206 家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完成肉菜追溯系统,平均覆盖率达 87%,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力争到 11 月份全面完成城区农贸市场六大品类追溯全覆盖目标任务。
未来,南京的农贸市场将更有看点。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商务局获悉,下一步,南京将借鉴外地做法,打造一批特色市场。主动适应市场发展新趋势、消费方式新变化,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以 " 食品安全追溯、智能交易结算、智慧信息服务 " 为特色的智慧贸市场建设。丰富便民服务功能,增加早餐小吃、家政、维修等便民业态,推动农贸市场向社区邻里中心转变,更好满足市民便捷化消费。推进品牌化建设,促进产销对接,着力在转方式、促转型上下功夫,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新型农贸市场,提高市场服务品质。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徐岑 张瑜 赵丹丹 / 摄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