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6 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核心装备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 " 一航津安 1 " 在广州顺利交船。这是世界首创集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于一体的专用船舶,其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昂首阔步迈上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为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
实现沉管精准沉放与毫米级对接
" 一航津安 1 " 历经 3 年研发,由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牵头组织,中交一航局提出、上海振华设计、黄埔文冲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并申报了国际专利。
据悉," 一航津安 1 " 于 2018 年 7 月 26 日开工建造,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 DP 动力定位和循迹功能的专用船。相比传统的管节浮运安装方式,可大幅减少浮运航道的疏浚量。另外,该船配备沉管沉放姿态控制系统,可实现沉管水下 50 米的精准沉放与毫米级对接。
该船主船体采用双体船船型设计,船长 190.4 米、船宽 75 米、型深 14.7 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左右片体各配备 1 台 9280 千瓦推进主机,运载 80000 吨级沉管深水静水航速可达 5 节。每个片体各配备 4 台侧推,满足 DP 动力定位要求,具有航迹追踪及偏移纠偏功能,在不需要其他船舶协助的情况下,可严格按照设定宽度进行循迹航行。
理论上可做到不封航进行高质量建设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断面宽度达 46-55.46 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单孔跨度超过 18 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 40 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所处的伶仃洋水道是珠江口最繁忙的黄金水道,沉管的浮运与伶仃洋水道的通航相互影响,通航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陈伟乐介绍。
" 一航津安 1 " 作为深中通道项目 " 量身打造 " 的专用船舶,可有效克服繁忙复杂航路、基槽长距离横拖、深水沉放、复杂风浪流等不利条件,不但大大增强了沉管浮运安装能力,保障施工安全,而且极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
距离隧址海域 50 公里的桂山岛预制场,是沉管预制的最佳选择。预制好的沉管要从珠海市桂山岛运送到深圳侧隧址上方进行沉放,一体船将有效化解沉管长距离运输的安全风险和航道疏浚等难题,在沉管运输安装方式上实现系统性革新," 预计可减少沉管拖航航道疏浚挖泥量超千万立方米,同时理论上可做到不封航,极大缩短沉管浮运和航道封航时间,减少随行辅助船舶,这些都将有利于深中通道实现高质量建设。" 中交一航局一体船项目经理毕荣君表示。
提高粤港澳大湾区 " 硬联通 " 和 " 软联通 " 水平
" 一航津安 1 " 可同时容纳 58 人就餐、住宿和办公,配有先进的沉管施工管理系统,集成了沉管姿态控制系统、沉管压载水系统、拉合系统、测量与监控系统及其他所有子系统的数据和信号,并配有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全船动态信息监控,形成了数控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综合控制中心。
在海底隧道施工建设中,超大管节的精准安装是沉管隧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航津安 1 " 则是沉管运输安装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它的成功研制,提高了我国交通行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有效释放广东当前的区域交通路网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 " 硬联通 " 和 " 软联通 " 水平,推进大湾区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责编 徐再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