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9-27
深晚报道|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光明街道“硬核”推进平安光明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社区治理得怎么样?辖区群众有何诉求?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如何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光明区光明街道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 " 枫桥经验 ",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健全和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目标,探索基层群众诉求解决新方向,走出了一条 " 看得见身边问题、听得到群众诉求、认得清社情民意、管得住隐患风险 " 基层治理改革之路,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实现了新突破。

▲光明街道启动常态化 " 平安光明 " 大巡查大整治行动。

社区诉求服务大厅全覆盖

" 一站式 " 为民解忧

社区工作无小事,为构建群众身边的诉求解决通道,光明街道按照 " 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平安光明 ""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便民化 " 的工作思路,于今年 3 月 21 日在辖区 6 个社区高标准构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并全部投入使用,让群众不出社区诉求就能得到解决,最大限度地将矛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在当地、在当即,真正实现 "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

据了解,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内设有 " 群众诉求 "" 信访纠纷 "" 法律服务 " 等服务窗口,负责受理辖区群众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事项,通过资源整合、创新服务,为基层群众提供诉求反映、纠纷调处、法律援助、心理服务、帮扶救助等 " 一站式 " 服务,帮助辖区群众解决家门口的事。同时,各社区分别成立群众诉求解决工作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社区党委委员、社区警长、社区网格站站长任副组长,诉求接待员、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心理危机干预社工、社区民警等任组员,形成行政力量、社会组织、居民自治共同参与的诉求解决模式。

光明街道还通过吹响 " 三声哨 ",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其中,围绕群众所需吹好 " 日常哨 ",群众有诉求到社区诉求服务大厅来反映,可第一时间进行收集登记,小事在社区内部解决,大事上报街道,并通过 "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 的工作模式,召集区、街道相关部门到社区现场协调合力调处解决问题,办事效率大大提升;围绕重点工作吹好 " 保障哨 ",安排街道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各社区挂点领导及 " 两代表一委员 " 每周定期在各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开展接访活动,面对面接待回应群众诉求;围绕应急处置吹好 " 应急哨 ",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试点推行全天候、全时段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及时接收、处理群众反映诉求,精准辨别突发应急事件,做到迅速反应,即时 " 吹哨 ",组织相关力量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第一时间消除隐患。

据统计,光明街道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建立以来,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绝大部分都在社区得到解决,街道诉求量大幅下降。截至 8 月 30 日,光明街道辖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共受理矛盾纠纷 653 宗,化解 653 宗,连续 15 周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 100%。

▲社区居民进行在线司法确认。

搭建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室

让群众 " 少跑腿 "

" 黄先生、陈先生,你们好,我是光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关于你们之间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经调解已达成协议,根据你们双方意愿,现在向光明区人民法院申请在线司法确认 ……" 今年 4 月 15 日,光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东周社区成功调处一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并即时与区法院通过 " 在线司法确认平台 ",完成该街道首例在线司法确认案件,整个过程仅用了 20 分钟,获得当事人一致认可和点赞。

为提高矛盾诉求案件调处率和调解协议履行率,光明街道以 " 互联网 + 司法 " 思维,在 6 个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内,搭建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室,由社区主导,调解员引导当事人申请在线司法确认,并远程递交材料、申请、示证、和法官视频沟通交流。法官通过该平台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并询问交流,确定双方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并审核调解协议的合法有效性,最后宣告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把司法确认裁定书当场送达当事人,整个过程只要 20 分钟,快捷、高效、便民,真正实现了 "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

" 以前,群众申请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要在司法行政机关和法院间来回跑,一般需要两天才能解决问题,费时又费力。所以不少当事人为了避免麻烦,情愿冒着对方毁约的风险,也不愿意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光明街道政法办司法组负责人表示,有了在线司法确认系统后,街道和社区可以直接联系区法院,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成本,也可以防止当事人反悔,提高了人民调解制度的公信力。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光明街道已建成 8 个在线司法确认室,完成确认案件两宗。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群众诉求服务大厅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健全司法确认工作机制、规范和完善工作流程、探索在线调解机制等,确保在线司法确认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推行 "1+1+6" 管理模式

整合多方力量下沉一线

" 现在明显感觉路面见警率提高了不少,社区更有秩序了,出门也更放心了。" 谈及这段时间社区发生的变化,家住光明社区的徐女士颇有感慨。

随着行政区的成立,光明区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兴产业和先进人才纷纷涌入,原有社区管理难度不断 " 加码 ",街道各整治队伍在社会管理中沟通不顺畅、整治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有效破解社区管理症结问题,2018 年 10 月 26 日,光明街道成立社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建立 "1+1+6" 管理模式,即 1 个街道社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 个信息化管理中心和 6 个社区综合治理中队,各中队下设 4 个分队,分别是政法分队、应急分队、城管市政分队以及网格分队,共配备有 470 名队员以及 56 辆车。同时,组织 7500 余名平安员队伍、2500 余名义警队伍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排查,从而实现第一时间引导化解,力保辖区平安稳定。

" 社区综合治理中队成立前,社区治理点多、线长、面广,治理难度大。" 光明街道政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改革实施以来,仅用一个月时间,街道 181 宗 " 红牌 " 事件就全部整治完毕,同时在全区 4 次网格化工作考核评比中连续拿下两次第一和两次第二的成绩,治理成效明显,辖区路面殴打他人警情同比下降 17%,盗窃警情同比下降 38%,路面两抢警情同比下降 100%,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坚持日常巡逻的基础上,光明街道还整合光明交警中队、光明派出所和社区综合治理中队等多方力量,自今年 7 月 26 日起,坚持每周二、四晚上在辖区开展大巡查大整治及 " 围村 " 行动,一方面全面提高路面见警率、见灯率和管事率,另一方面深入到居民小区、城中村、出租屋、企业等区域开展全面综合治理,排查整治治安隐患,实现综合治理无交叉、无死角、全覆盖,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截至 9 月 19 日,共计开展围村巡逻行动共计 14 次,出动车辆 247 辆次,工作人员 1499 人次,排查楼栋 1987 栋次,整改问题 558 宗。 (石丹 唐朝钦 黄兴华 文 / 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