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汽车 2019-09-27
“逸”行千里,从超长燃油竞赛看第14代轩逸的幸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19 年 9 月 22 日 -9 月 26 日,第 14 代轩逸 " 逸行千里 · 幸福海岸线 " 节油赛渤海段顺利开赛。渤海段比赛从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出发,途经大连、烟台、海阳,最终抵达美丽的山东青岛。从中朝边境的异域风情到国风书院的传统风韵,我们同行 20 人,与轩逸在品味中国两大半岛地区多元人文的同时,实地验证了轩逸卓越的燃油经济性和出色的行驶品质。

从 2015 年的 " 一箱油闯三国 "、2016 年的 " 一箱油穿越远东 "、2017 年的 " 一箱油纵贯北大荒 " 到 2018 年的 " 归来 · 此处是吾乡 ", 轩逸 " 逸行千里 " 节油比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成为轩逸系列车型展现产品实力和品牌责任感的独特舞台。

此次 " 逸行千里 · 幸福海岸线 " 活动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段,以一辆车串联起四个海湾,可谓是四海 " 逸 " 家。在秋高气爽的大美时节,漫行过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我们切实验证了第 14 代轩逸的高品质座舱、全维驾控带来的舒适驾乘体验和超高的燃油经济性,也对第 14 代轩逸作为 " 家轿王者 " 想要给中国家庭带来的幸福出行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

""路挑战,节油赛从未如此"艰辛"

有人戏称,比 CTCC 更苦的是 WRC,比 WRC 更苦的是达喀尔,比达喀尔更苦的是 F1,比 F1 更苦的是节油比赛。如果你看过 " 逸行千里 · 幸福海岸线 " 渤海段的路线设置,你就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此次活动的第一大挑战是时间短路线长:我们必须驾驶第 14 代轩逸实地行驶 4 天时间,完成从辽宁丹东到山东青岛的环渤海跨越,直线距离 807 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 1/6。但当你真正马不停蹄地开完这一段路程,才会发现所谓人困马乏并非没有道理。长距离的驾驶,对人和车都是一场地狱式的耐久测试。

第二大挑战在于路况的多元化。为了完美还原家庭出行的种种场景,主办方东风日产设计了无数的山路、城市道路、国道、高速路,甚至加入了一些拥堵的路段,试图全面挑战第 14 代轩逸的道路适应能力和综合燃油经济性。这意味着你将面临成千上万次转向,直行,停车,启动。每一个弯道过不好都有可能降低车速,每一个启停时机不当都会增加燃油损耗,再加上山路蜿蜒,还要横渡渤海湾,着实不易。想起刚看见路书的时候,着实为彼此捏了把汗——这应该是我们见过最 " 艰辛 " 的节油赛。

""气风发,技术赋能创造更佳成绩

车队从万里长城东起第一段——虎山出发。虎山长城雄踞于鸭绿江畔,全长 1250 米,坐拥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马面等十二景。轩逸从此出征,也感染了几分威武雄壮的气势。

驾驶运动、科技感十足的第 14 代轩逸走过虎山长城,会产生隐约穿越时空的错觉。从虎山长城沿着蜿蜒的海岸线向大连方向行进,秋色起的有些慵懒,但第 14 代轩逸的动力起来得相当迅速。

踩下油门,第 14 代轩逸搭载的全新第三代 HR16 智能发动机配合齿比堪比 8AT 变速箱的 CVT 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如庖丁解牛。102kW 的最大功率,169N · m 的最大扭矩带来相当充沛的动力输出,无论是低速起步还是中高速补油,都顺遂自如。与当前许多一味追求满足燃油限值,从而选择三缸或者小排量涡轮增压的紧凑型车型相比,无论是平顺性还是静谧性,表现都相当出色。

在保证线性平顺的动力输出之余,第 14 代轩逸在燃油经济性方面也同样可圈可点。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一些红绿灯较多的路段,智能 ECO 模式和 ISS 智能自动启停系统的搭配非常默契,用起来也相当顺手。首先,开启智能 ECO 模式的第 14 代轩逸,提速会稍微温和一些,但并不会影响在拥挤路段的行驶品质。其次,在红绿灯较多的路段,使用 ISS 智能自动启停系统,能够显著减少怠速状态下的燃油损耗,而且比较积极的动力调校能够及时唤醒发动机,为加速提供充沛的动力。

经过一天的长途奔袭,当车队抵达浪漫之都大连时,文化氛围发生了显著区别,我们也对第 14 代轩逸的节油能力有了更加直观地了解。

第二天,按照计划,车队从大连新港客运站乘渡轮跨越渤海海峡直抵山东烟台。时近金秋,天朗气清,海风飒爽,同行的媒体老师纷纷表示突破官方油耗如同探囊取物,希望在接下来的行程中能够创造更佳的成绩,探究第 14 代轩逸的节油极限。

进入山东后,路况以国道和环岛路段为主,本次一箱油挑战赛的行程已过大半,第 14 代轩逸的油耗仍在不断刷新。接下来的两天,车队陆续经过了乳山、海阳,然后抵达青岛。北方的秋季,早晚已经有些清凉,第 14 代轩逸装配的同级独有主动进气隔栅,可根据不同工况主动开启或关闭进气隔栅,帮助发动机快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实时降低车辆行驶风阻,虽然不会让你感受到行驶的显著区别,但着实提升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最终,仰赖高效的动力总成和主动节能套装,成绩最为优异的媒体,以 " 一箱油续航 1350km,油耗 3.23L/100km" 的成绩获得渤海段的比赛冠军,成功打破了第四季 " 续航 1050km,油耗 3.6L/100km" 的记录,再一次刷新了第 14 代轩逸的燃油经济性新高度。

如果说要用一句话概括第 14 代轩逸的燃油经济性,它该是大智若愚的一个巧劲。轩逸深谙东风日产 " 让客户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多的体验与回报 " 的造车理念,以更加全面周到的用户思维,让第 14 代轩逸在取得油耗突破的同时,获得更舒适的驾乘感受和更充沛迅捷的动力输出,使其行驶品质成为性价比之外又一风格鲜明的魅力所在。

""路舒享,自信的驾驶、舒适的乘坐体验

除了众多行业领先的燃油经济性优化科技,此行让我们惊喜连连的还有第 14 代轩逸一以贯之的舒享空间。如果说高新发动机技术攻克的是长途跋涉中 " 距离 " 问题,那么舒适的座舱环境和优化的行驶配置,则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于 " 节油赛 " 的理解。

第 14 代轩逸从车身结构层面就考虑到了每个乘客对空间的需求。整车的横向车内空间达到 1480mm,膝部空间达到 646-907mm,即便在后排坐三个成年男性,也能保障每一个人都拥有充足空间。其次,整车内饰的选材更加贴近自然的皮肤质感。中控两侧和车门都包覆了甄选的皮质材料,真皮座椅手感柔软细腻,座椅弧度恰到好处地贴合脊背曲线,充分照顾到了乘客的长期使用感受。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第 14 代轩逸 " 看不见的变化 " 通过四天的朝夕相处,也让媒体老师赞不绝口。在经过颠簸路段的时候,第 14 代轩逸的底盘较上代车型更具韧性,对路面多余的振动过滤得相当到位,而且车内的风噪、胎噪都要低于同级车型,越是长途驾驶越容易感受到它的综合实力。

熟悉第 14 代轩逸的媒体老师解释道,第 14 代轩逸底盘结构进行了大幅升级,比如前悬架从半框升级成了全框结构,后悬架虽然采用扭力梁结构,但是刚性相比上代车型均有大幅提升。第 14 代轩逸还采用了全方位的隔音技术,无论加速噪音还是行驶噪音以及环境的隔绝能力,都处于同级最佳水准。漫行在中国风色秀丽的海岸线,一行人点上一支小曲,坐在轩逸闻名许久的 " 大沙发 " 里,满身的疲惫宛如流云,随风而去。

此外,本次行程值得一提的还要属第 14 代轩逸首次搭载的 IDM 智能公路稳行系统。实际驾驶包括了大量的山路和弯道,该系统加持下,第 14 代轩逸的整体动态表现较上一代车型出色不少。在颠簸路段,IDM 智能公路稳行系统会根据路况聪明地对车辆进行轻微的加速或制动控制,用相应动作产生的 " 点头 " 或者 " 抬头 " 效应,抵消或减少了车身在颠簸路面上的纵向摆动。得益于这样的设定,第 14 代轩逸可以驰骋的范围更加宽广,可以满足更多新鲜有趣的尝试,带给驾驶者更加从容自信的驾驶体验。

结语:

8 月中汽协数据显示,第 14 代轩逸上市一月有余,即获提车冠军。经过此次比赛,如此抢眼的成绩便看着更加理所当然起来。集强悍的节油技术、越级的舒适性能于一身,第 14 代轩逸完全有能力持续领跑细分市场。

当然,对于家轿消费者而言,燃油经济性也好,用车成本也好,只是一个衡量性价比的数值。在数值背后,对用户价值的坚持,对用户需求的尊重,才是区分家轿王和普通家轿的分水岭。历经 13 年,第 14 代轩逸以更加成熟的视角洞悉家庭用户需求,用高品质的驾乘体验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为更多中国家庭的幸福出行创造更多可能。

从第一季的 4.4L,到第二季的 4.46L,再到如今的 3.23L,每一个惊艳的比赛数据背后,都是幸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