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9-29
口述观澜|陈伯腾:侨胞热心公益反哺家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人物简介:陈伯腾,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新村人,1938 年出生,1958 年东莞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直到 1982 年和爱人陈留娇带着家眷申请到了牙买加,在牙买加生活了多年。1986 年,陈伯腾回国探亲,并到香港组织华侨同胞们座谈,发动捐款扩建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广培小学。于 1988 年在原学校旁边建设了一栋崭新的校舍,还翻修了一条道路。2014 年,带头创建了牛湖新村老年人活动中心。

我是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新村人,也是一名牙买加华侨。1958 年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就当了一名小学老师,1969 年回到牛湖新村广培小学任教师。1982 年,我和爱人陈留娇带着家眷申请到了牙买加,在牙买加生活了多年,2003 年回国定居,至今一直生活在牛湖新村。

海外打工历经艰苦挣基业

想起出国之前在观澜的生活,那些生活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候的广培小学不是很大,只有 6 个班 9 名老师,却早已略有名气。而那个时候能上学的小孩也不多,学校的粉笔都很少,所以做教师不足以维持生活。但我很喜欢教师这份工作,能在教室里带着孩子们朗读,教他们读书写字,教他们为人处世,不过当时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学生,农忙之时老师与学生要一边读书,一边做农活。如今回想起来,也是百感交集。

1982 年,我的大舅在牙买加做生意需要人手,就让我举家迁至牙买加。刚到当地,特别的不习惯。首先是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除了与当地的华侨能正常交流外,跟牙买加当地的人完全无法沟通。再就是衣食住行上的不习惯,还会受到当地人的欺负。为了生存,不得不慢慢地改变自己。

初到牙买加时,我从一名教师转变成为一名工人,其实就是在那边帮人打工,做一些帮人搬运、贩卖商品之类的活。想着既然已经选择了出国闯荡,就应该闯出个模样。在牙买加 21 年的时间里,我努力的拼搏着,不怕苦累,什么活都做,从工人都学会做生意,自己各方面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如今再想起来,当年为了生活不得不漂泊在外,也让我学到了很多。2003 年,再次回到牛湖新村时,这里的变化让我特别震撼。

还记得在 1982 年出国之时,牛湖那个时候基本都是瓦房,连一个像样的菜市场都没有,村民主要靠种田地生活,出行基本靠走。回来后发现高楼大厦很多,道路宽敞,大型市场商品齐全,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的没想到一二十年间就变化如此之快。

作为一名华侨,我亲身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强大。以前在牙买加不受人尊敬,会被当地人看不起,连工作都会被当地人欺负。后来再没有人欺负华侨了,中国人在外的腰板越来越硬气,这都是祖国强大带给我们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力所能及地支持和帮助家乡发展

1983 年第一次回到牛湖新村之后,我看到家乡的广培小学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怀着对这个学校深深的感情,1986 年,我到香港组织同胞们座谈,发动捐款扩建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广培小学,我带头捐建一个教室。在我的带动下,顺利地筹集到一笔资金,于 1988 年在原学校旁边建设了一栋崭新的校舍,还翻修了一条道路,凡捐建一间教室的华侨,均以华侨捐款人命名,铭记感谢华侨之举。

现在的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还是比较健朗。2014 年,我带头创建了牛湖新村老年人活动中心,让村里的老人们可以在闲暇之余有休闲的地方,可以唱歌跳舞,可以打球看报,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而当年我所教过的学生,还有不少的人记得我。平常之余,他们会带很多礼物来看望我,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广培小学每年的教师节还会请我去开座谈会,坐在当年工作的学校里,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我站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我特别珍惜现在的时光。

从回国至今,观澜街道的侨联对待像我这样的归国华侨特别好,有任何的问题都会及时的解决,他们隔三差五的就会上门嘘寒问暖,对于我所反映的事情及时地回应,我能过好晚年生活十分感谢政府。

今年我已经 83 岁了,从回国后就再也不想出国了,以后我就待在观澜这个美丽的地方,看着观澜的发展不断加快,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同时,我也会在余下的日子里,尽我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再贡献一份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高向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