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涌现出一群敬业爱岗、德术俱佳的好医生,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领路人。今年中国医师节,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现代快报 + · ZAKER 南京联合主办了 " 南京好医生 " 全媒体行动。我们遴选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好医生,记录下他们的点滴,弘扬社会主旋律,唱响南京医疗好声音,打造温暖人心的健康南京。
本期南京好医生:许飚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
92 岁的李奶奶被送到南京市中医院时,心跳只有 35 次 / 分,脉氧降至 35%(正常值大于 95%),昏迷不醒,呼吸几乎已经停止,他带领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的成员,展开了一系列紧急抢救,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维持心肺功能,肠内营养支持 …… 经过数日的严密监护和积极治疗,老人病情终于稳定。他就是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许飚,像这样的成功救治,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今年中国医师节,他也因此荣获了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地区 " 十佳医生 "" 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工作者 " 称号。
这里是守住生命的最后防线
重症医学科(ICU),绝对是代表医院整体实力的科室之一。来的都是徘徊于生死线上的急危重病号,抢治成功与否,体现着医院的综合实力。
许飚从事临床工作 22 年,2017 年进入南京市中医院,负责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今年 2 月份的一次抢救让许飚记忆深刻,当时南京市中医院刚刚搬到大明路 157 号不久,为南部新城的老百姓就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那天正好他值班,一个在南京南站摔伤的病人被救护车紧急送来。病人很年轻,外伤很严重,浑身到处是血。他紧急组织了普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手术室等各个科室的主任,联合作战,最后终于把从病人从死神中抢了过来。
抢救过来之后,小伙子在重症医学科住了一个多月,其间危急生命的各种并发症都出现过,包括感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他的家人都觉得希望渺茫,但是在许飚的努力下,病人出现的问题一个个都解决了。" 我们能把这么年轻的生命救过来,真的很开心,这也是我们当医生的一种自豪感。" 许飚说。
许飚对现代快报记者说,ICU 是一个生死战场,救治的往往都是危重、极危重的病人," 我们就是守住生命奇迹的最后防线,这不仅要求我们随叫随到,而且要有精湛的医术和赤诚的爱。"
将救治极危重病人水平提到新高度
88 岁的孟爷爷先前得过脑梗,后来身体一直不好,就在十天前他突然出现肺部感染,肾衰,并出现感染性休克,住进 ICU 后,许飚用医院的各种抢救设备,以及开展的各种抢救技术和措施,帮助他一关关克服。许飚介绍,ICU 救治的病人,会出现各种情况,特别是综合性的 ICU,病人出现的情况可能涵盖了心、肝、肠、脑、肺、肾等人体的各种器官,所以这就要求重症科的医生具有丰富的知识,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技术。
许飚告诉记者,为了帮助病人度过难关,成功救治病人,ICU 还需要各种高精尖生物支持系统,接下来将逐步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目的都是希望能将救治极危重病人的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ICU 医生要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也到
42 岁的张女士(化姓),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做完手术 2 个小时,许飚用重症超声仪仔细地帮她检查。
许飚说,重症医学科病人的病情就是发令枪,病人的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甚至恶化,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来说,就要及时关注病人,做到随叫随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许飚带领的重症医学科的团队成员都有一个习惯,即使是休息日,不是自己值班,也要到科里来看一下,看看病人的情况平不平稳,各项指标好不好。
作为科室主任的他,更是以身作则,工作不分昼夜,随叫随到,遇到危重疑难的术后或者抢救病人时,总是默默地彻夜守护,一次次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次次延续着生命的辉煌。
通过不断的努力,许飚带领的重症医学科通过了南京市中医重点专科的验收。他还主刀完成了南京市中医院首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并将瓣膜置换及大血管介入手术广泛推广。
南京好医生名片
许飚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擅长食管、肺及纵膈病变的微创治疗;尤其擅长心血管病如冠心病、瓣膜病及大血管病的常规手术及介入治疗;擅长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及生命支持治疗。
通讯员 张明 莫禹凡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峻 任红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