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揭晓,苏州园林首获杰出大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毛秀国 见习记者 傅蓉) 10 月 1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结果在马来西亚槟城市揭晓,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组织实施并申报的苏州园林可园修复项目,在亚太地区 14 个国家和地区的 57 个申报项目中胜出,最终荣获 2019 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大奖——杰出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由政府间国际合作组织颁发的最高奖项,江苏省内单独申报此项目获得的最高奖,也是苏州园林首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

△领奖现场

近年来,苏州园林管理部门在着力推进园林保护修复、努力实现 " 百园之城 " 保护目标的同时,注重加强国际交流,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既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更向世界展示苏州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成果。有序推动 11 座重点园林的修复开放工作,先后完成可园、柴园、明轩实样、慕园、唐寅故居 5 座园林修复工程,有序开放了畅园、瑞园、后乐园、道勤小筑等 8 座园林,累计有 84 座园林向社会开放,开放率已达到 78%。

据悉,可园保护修复项目于 2012 年启动,主要采用修缮、复原修缮、恢复性重建三种方式进行保护修复,恢复了可园与沧浪亭的整体格局。同时,依据 " 书院园林 " 的功能定位,恢复了古建筑的原有功能,复原了可园的文物原貌,重现历史上沧浪亭、文庙、书院 " 三大胜景。可园保护修复项目于 2018 年最终竣工并全面对外开放。

△可园修复前后对比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专家认为清代园林可园的精心保护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保护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利用传统和当代技术与材料的结合,恢复植物景观,修复诸如石桥等传统特色构筑物,取得了园林内自然元素和建造元素间的平衡。可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该保护项目不仅恢复了可园作为书院园林的内部和谐,而且保留了园林在苏式生活中的地位和传统。

通过组织申报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等奖项,苏州园林进一步加快了与世界(特别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这是继 200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苏州设立分中心、持续举办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培训以后,苏州为推动亚太地区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发挥的新作用,将进一步促进苏州园林 " 走向世界 "、讲好文化遗产保护的 " 苏州故事 "。

据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00 年设立。该奖项旨在表彰为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而作出贡献的地方政府组织或个人在保护地方遗产、彰显其文化价值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获奖项目充分反映了对于遗产本体价值的深刻理解、展示了杰出的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并对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和社会参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认可这些做法,该奖项旨在鼓励和倡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意义。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供图 编辑 黄媛媛)

相关标签

联合国 苏州园林 亚太地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