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马壮壮)跨越 2000 多公里,走过 1000 多个日夜,在平均海拔超过 2200 米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他治愈了 700 多双眼睛。他叫陈耀华,是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南通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被藏区同胞们亲切地称为 " 光明使者 "。今年,他被国务院授予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 荣誉称号并受邀观礼国庆 70 周年阅兵仪式。
援青 3 年,黝黑的肤色是他的 " 奖章 "
贵德地处青藏高原,高原反应是陈耀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再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2016 年 7 月,他刚来到这里时吃了一些 " 苦头 "。陈耀华是名 80 后,他笑着说,晒黑的速度,自己都有些惊讶。不过现在看来,这黝黑的肤色是他的 " 奖章 "!
特殊的自然条件,也使得当地老百姓的白内障发病率远远高于一般地区。来到贵德县人民医院后,陈耀华马上就投入到了白内障专题调研中。" 承担不起治疗费用,没有就医观念 …… 贵德当地的白内障病人远比想象中的要多。" 他感受到了当地人眼部疾病的严峻。
但当时,医院的眼科人员严重不足。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陈耀华一直带领年轻医生上手术台,到后来,直接化身为助手,陪年轻医生做手术。" 让当地医生能够撑起一个科室,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年轻医生马维萍就是陈耀华手把手带出来的 " 徒弟 ",如今在指导下,她已经能单独开展眼睑倒睫矫正术,翼状胬肉切除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等,白内障手术的绝大部分步骤也能胜任起来。
援青三年间,陈耀华共完成手术 900 多例,其中 752 例都是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都很成功。让陈耀华最受感动的是 79 岁的秦顺梅," 谁都不要扶我,让我自己下床走两步路!" 曾经一度放弃复明的她,在复明手术后的第二天,高兴地在病房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在后来的随访中,老人家拉着陈耀华的手连连感谢:" 我都看不见好几年了,是你治好我的!"
智力帮扶,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今年 7 月,陈耀华圆满完成援青任务返回江苏,对工作了三年的地方,有不舍、有怀念。" 现在女儿的家长会、生日都不会错过了!" 最让陈耀华感谢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虽然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温暖瞬间,可看到被治愈的一双双眼睛,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来,像陈耀华一样,参加对口帮扶支援合作的江苏干部人才还有很多。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卫生对口帮扶支援是全省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对口帮扶方面,从 2009 年开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后共选派对口帮扶干部人才近万人。在卫生对口支援方面,从 1997 年开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后共选派对口支援干部人才 922 人。目前,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在前方干部人才共 149 人,其中西藏拉萨市 23 人、新疆伊犁州 82 人、新疆克州 38 人、青海海南州 6 人。
江苏的医疗专家们通过 " 结对子 "、" 师带徒 "、手术示教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受援医院医疗人员理论知识和诊疗水平,为当地打造一支 " 带不走的医疗队 "。今年以来,江苏卫生帮扶专家在受援地诊疗患者 9.7 万人次,指导或参与开展各类手术 5670 台次,会诊及参与疑难病例讨论 6100 多次,在当地开展业务培训 1.3 万人次,江苏对口帮扶医院接收受援医院业务骨干来苏进修 100 多人次。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