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便实现资产及营收均超百亿元,在深圳 " 藏 " 了这么一家航空航天高科技企业。10 月 19 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深圳晚报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走进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航天工研院 "),探寻深圳航天科创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据介绍,航天工研院是中管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单位,囊括云制造和科创服务、电力装备、环境科技、信息技术、国际化运营等产业。航天工研院于 2016 年在深揭牌成立,短短三年,数字工研院、科技创新服务云、AI 能效云、营商枢纽云平台等一批数字产业初露端倪,航天工研院 " 底盘 " 全面升级。
" 大家好,我叫航航。" 媒体记者一行刚走进航天工研院展厅 , 就受到了智能机器人 " 航航 " 的热情招呼,据了解,机器人 " 航航 " 是由深圳航天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务大厅、税务、电力、博物馆、图书馆等十余种应用场景。据悉,该企业在 2017 年入驻航天工研院所属航天科创中心平台后,借助航天工研院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获得了快速发展。
" 科技创新服务是航天工研院发展重点方向。" 据深圳航天科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介绍,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航天科创中心以科技创新服务为基础,打造一站式政企服务平台,已完成深圳、成都、南昌、宁波、重庆、南京等地科创中心建设,建成近 10 万平方米的 " 双创 " 运营空间,累积孵化了近 350 家双创企业。
李宏介绍道,今年 6 月,航天科创中心打造形成了集精准化、智慧化的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云。截至目前,已有 1.3 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及双创团队入驻科技创新服务云。依靠这一数字化共享平台,航天科创中心打造了由近 50 家紧密协作企业组成的生态企业圈,形成股权合作企业 15 家,正在成为创业创新的新引擎。
除此之外,航天工研院利用南山区正在建设的 10 万平方米科创大厦作为载体,通过政企合作共建深圳国际科创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航天新材料、5G 信息技术、基于智能传感的物联网技术等方向,建设涵盖前沿科技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通讯员 沈玉彬 责任编辑 陈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