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徐可 记者 阿里亚)有一群人,他们将千姿百态的植物绘成图画,这些画大多以插图的形式出现在植物学科的专业著作中,被称为 " 植物科学画 "。
10 月 19 日,2019 凤凰作者年会期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举办了《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新书发布会暨嘉卉植物科学画论坛。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植物科学画的百年发展历史,收录一百年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 120 余位职业科学画画师的精品佳作近 600 幅,将植物科学画画师这一职业的非凡匠心与寂寞坚守呈现给广大读者。
历时三年,辗转多地,这本书又美又科学
真菌、藻类、苔藓植物、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这些植物长啥样你知道吗?
翻开《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你能欣赏一百年来,中国植物科学画画师的精华之作,每一物种都附有精要介绍,主要画作还会辅以评点。
△嘉卉画册内文 - 全文低精 出版社供图
书中的植物科学画精妙绝伦,艺术水平很高。一些画作展现了中国特有植物的奇珍异态,如《伯乐树》等;一些画作,如邬华根的《微观世界》,把微观世界里的各种藻类的奇妙形态展现得栩栩如生;冯晋庸的《红皮糙果茶》叶片质感强烈,色彩柔和 …… 这些画作中,有的被国外重要机构收藏,在国内年轻一代群体中却影响甚微;有的在学界堪称经典,但社会关注度不高。随着这本书的出版,这些经典画作得以重见天日,一花一叶,光彩依旧。
将这么多作者的画作收集起来 , 编纂成书,工程十分浩大。本书主编之一、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研究院研究员张寿洲说,本书耗时三年,编委专家们辗转多地,广泛征集了许多尘封于各个研究机构或散存于社会的植物科学画画作。" 它讲的不仅是植物科学画画家和植物科学家的故事,也是作者与编辑共同打造的中国故事。"
△嘉卉画册内文 - 全文低精 出版社供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尚未有一本文献将中国植物科学画的历史系统完整地梳理出来,而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张寿洲说,这也是一本科普著作," 它能够教会读者如何去看科学画,科学画和艺术绘画是不同的。"
甘坐 " 冷板凳 ",这些植物科学画画师既平凡又非凡
" 植物科学画家的工作,很多人都不了解。一直以来,我们也很想把自己的劳动成功呈现给大家,但是苦于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 本书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建昆表示,这是一项抢救性的出版工程,书能够问世,最要感谢的是凤凰集团。
杨建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植物科学画的黄金时代。当时,这一集体充满生机与活力,留下了许多精彩作品。不过,虽然这些画作精细入微、令人赞叹,在社会上却没有什么关注度。
植物科学画画师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职业,他们是植物学家的亲密伙伴和忠诚助手。他们的工作,与艺术绘画不同,必须遵守 " 科学性第一位、艺术性第二位 " 的原则。那些千姿百态的植物科学画,实际上都是植物科学画画家面对干枯的腊叶标本、抽象的物种文字描述,在画作中复原植物的生姿,绘出具有典型分类特征的植物肖像。
" 不少老一辈的分类学家也会亲自绘制墨线图,书中也收录了各个时代部分分类学家的画作。" 杨建昆将这本书比作一位隐姓埋名的英雄。" 作为作者,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并不期待因这本书而走红,我们只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护自然,爱戴自然。"
(编辑 陈海静 邵倩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