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0-20
深晚报道 | 罗湖东门街道2019年诗歌朗诵大赛上演 从10岁到70岁的朗诵爱好者都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20 日,东门街道 2019 年诗歌朗诵大赛暨老街朗诵团成员招募活动在东门文化广场举办,从前期参与比赛的近百人中脱颖而出的 20 名选手,作为老街朗诵团的首批招募成员在决赛现场闪亮登场、激情比拼。

东门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吕毅,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钟文浩,党工委委员资义宏等出席。

参赛选手们经过了 6 次专业培训

本次活动从 8 月 1 日启动,共分为成员招募、赛前培训、线上投票评选、线下决赛等四个阶段。8 月 1 日到 8 月 20 日期间,东门街道面向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干部人员、学校师生及辖区居民,通过线上 H5 的形式发布老街朗诵团成员招募令。

8 月 28 日 -9 月 28 日期间,东门街道邀请专业老师对前期招募的近百报名者进行了 6 期有针对性的朗诵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朗诵的基础知识、朗诵时的吐字发音、朗诵技巧等。

10 月 8 日 -10 月 14 日期间,朗诵培训时为学员录制的参赛视频上传至线上投票平台,号召居民群众参与网络评选,经过本次网络评选 + 专家评审等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 20 名优秀选手。

10 月 20 日的决赛,担任评委的有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朗诵艺术家马庆;深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广电集团节目听评员、广东省普通话测试员刘金玲;深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龙岗区朗诵协会会长、深圳广电集团科学发展带头人、深圳广电集团 FM991 总监陈海滨,深圳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深圳朗诵社创始人黄丹丹。

名选手表现不俗 竞争激烈

在决赛现场,从 10 岁到 70 岁的东门居民登台,精彩的表现也吸引了众多居民围观。在人潮涌动的老东门,诗歌无异于一股清流,吸引人们驻足,来感受不一样的诗意世界。

" 我以南方的荔枝,思恋北方的高粱。我以南方的热烈,思恋北方的苍凉。" 宋福娟、郭琳同时选择了《南方北方》这首诗前后登场,她们将自己用年龄阅历沉淀的感情肆意抒发,或深情或柔婉地演绎了这非常符合深圳移民特色的诗歌。

60 岁的事业单位会计退休人员刘晓波演绎的《我眷恋这块土地》、来自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童向东演绎的《蟋蟀》、中航集团退休人员 70 岁的陈自在演绎的《满江红 · 和郭沫若同志》也先后赢得了掌声阵阵。

评委马庆、刘金玲、陈海滨、黄丹丹从作品选题、朗诵语调、舞台台风等多个方面,对各选手的表现给予点评,同时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了本次比赛获奖选手。

​最终,刘晓波获得一等奖,郭琳、童向东夺得二等奖,林丹阳、李孜欢、陈自在夺得三等奖。另外,刘戈娜获得最佳人气奖,柳春霞获得最佳表现力奖,罗嘉欣获得最佳创作力奖。

献上《美丽中国》的柳春霞是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她从小热爱朗诵,但后来从事专业为舞蹈编导,编排的多支舞蹈获得诸多国家、省、市级大奖。

近一年来,她拜师国家一级播音员李弼学习朗诵,暑假期间还前往中国传媒大学专门学习了一个月,以求让自己的一级乙等普通话更上层楼。这次参加比赛她选择了《美丽中国》,经过她感情饱满、充满表现力的演绎,获得了最佳表现力奖。

11 岁的人民小学六年级学生林丹阳身穿长裙,演绎了爱国主义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她也是深圳市各大小朗诵、讲故事比赛的常客,获奖无数。朗诵时她落落大方,深情庄重,感情真挚地演绎这首深情的诗歌,最终获得三等奖。

据悉,进入决赛的 20 名选手,也将成为东门街道老街朗诵团的第一批成员,可参与该社团不定期组织开展的诗歌研讨交流会及各类培训活动。

辖区文体活动轮番上演," 文化东门 " 精彩频现

不仅仅如此,东门文化活动频繁上演,罗湖东门街道近年来坚持 " 文化提升是灵魂 " 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街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革命文化、街头文化,辖区内各种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不断上演," 文化东门 " 建设成果喜人。

东门街道办以东门文化广场等区域为 " 根据地 ",举办了全国街头草根架子鼓大赛、民谣东门等文体活动,营造了生动活泼、开放多元的街头文化氛围。东门街道开展了 " 同绘深圳梦 翰墨写东门 " 书画联展、围棋国手进社区等活动,形成了商圈文化品牌,增添了东门文化底蕴。

行走在老街街头,可以见到东门老街记忆群雕(6 座)、" 东门古井 " 等多处雕塑,传承百年老街历史文化。还能走进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暨叶挺纪念馆,该处也是东门街道党员活动基地,革命文化在此得到弘扬。

东门街道还聘请深圳大学画家在人民公园天桥、雅园天桥及涵洞创作以老东门历史、东门的特色鸟类花卉以及社区群众眼中的东门为主题墙体涂鸦 45 幅,打造东门老街露天画廊,讲述东门时代故事。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东门引入专业机构运作,以思月书院、步行街文化广场等为 " 根据地 "," 一周一场次 " 累计举办 " 民谣东门 " 专场音乐会 43 场,参与活动群众超万人次。

东门街道的 8 个社区图书馆坚持以每周 6 天每天 6 小时的模式对群众开放,受益群众 3 万余人次,东门社区、立新社区被授予 " 市学习型社区 " 称号;街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欣欣向荣的街区文化氛围进一步活跃。

如今,东门辖区内常见的涂鸦文化、街头艺术,无一不在讲述东门故事、传递东门声音," 文化东门 " 建设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并逐渐成为罗湖文化的一张名片。

深圳晚报 记者易芬 通讯员李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