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0-22
深晚荐书|用成语串联起来的一部丰富详实的中国通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成语中既有历史记忆,有憎爱情感,又有借鉴标尺,如果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语编排和串联起来,岂不就是一部鲜活而富于民众气息的 " 中国通史 "?

基于这样的考量,出版家、历史学家郭志坤和历史学家陈雪良在浩若烟海的成语世界里,采撷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近千则,每则成语撰写约 800 字,阐述历史精要,用成语缀集成一部别样的中国通史。

郭志坤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策划 " 中国断代史系列 ",主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著有《秦始皇大传》《荀况传》《提问诸子丛书》等,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历史学的普及工作。陈雪良致力于通俗历史著作的写作和历史学的普及工作,著有《中国远古文明之谜》《中华传统美德》《提问诸子丛书》等。

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史笔法,即以成语为线索叙述了自中华文明起源到清朝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坊间称为 " 成语体 "。在具体编写过程中,作者依照以下的原则:

其一,不去打破王朝体系。王朝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说,它是历史的一种时空框架,把王朝体系打破了,历史的时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历史就会乱成一锅粥。

其二,以一个朝代(或历史时期)为一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开头部分写上数百字的概述,以让读者对某一历史阶段有一大致的了解。比如 " 夏代 ",作者概述了起始的时间是公元前 21 世纪,也就是距今约四千年前,指出了夏的历史地位在于实现了它前所未有的伟大转折:原始公有制的 " 大同社会 " 走完了它的漫漫数百万年的长程,大踏步地迈进了家天下的 " 小康社会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私有制王国。这是个中华文明的开局王朝。这样一个王朝一个王朝地写下去,其中相关成语便串联起了五千年文明发展史。

其三,注重成语的语源发掘及该成语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的介绍。比如,"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 这一成语,那是武王克殷后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当时的确需要和平,所以作者由此引出了 " 和平建国之路 " 这个大课题。由中国历史上一再提 " 和平 ",自然而然地得出我们民族历来是爱和平的民族的结论。为了还原某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作者注重历史的真实性。每引一句成语,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话,或征之于考古,决不随意虚构。

其四,将同一历史阶段的同类成语加以归并,从而告诉读者这个王朝的特色或特质。比如周代有这样一些成语:"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礼尚往来 "、" 礼贤下士 "、" 礼让为国 "、" 礼不下庶人 ",等等。把这些编排在一节中,目的是还原周代这样一种历史现场:周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注重 " 以礼治国 " 的时期。我们希望每个历史时期都用成语绘画出有特色的历史拼图来。

这是一套既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中国历史,又可以学习成语、古汉语的知识、用法的通俗历史读物。让历史回归民众,是这套作品的初衷,也是作者的本义。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郭志坤、陈雪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年 7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