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0-28
深晚报道 | 讲述点校本“二十四史”背后故事 知名出版人揭开“国史”神秘面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27 日,两位知名出版人徐俊和宁成春来到深圳尚书吧做名为 " 国史千秋 中华尚书 " 的讲座,介绍了点校本 " 二十四史 " 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背后的故事,为深圳书友揭开 " 国史 " 的神秘面纱。

徐俊现任中华书局总经理和编审,兼任中国出版协会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宁成春曾任人民出版社美术设计,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美术编辑室主任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今年中华书局特推出点校本 " 二十四史 " 国庆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记者看到,讲座现场摆放着这套 " 二十四史 ",共计 241 册,气势不凡。这套书的封面特别采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蜀锦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纹样,异常精良。宁成春解析了这套书如何运用古代纹样做的装帧设计。

徐俊介绍了这套二十四史成书的艰辛过程。他说,二十四史点校工程是由毛泽东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

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顾颉刚出任二十四史的 " 总其成 "。" 二十四史 " 责任编辑第一人为宋云彬,而 " 二十四史 " 的点校工作实际主持人为赵守俨,《史记》点校本终审人是聂崇岐。此外当年还有很多各地的重要学者奉调进京,三次集中校史。

徐俊总结道:" 点校本二十四史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版二十四史标准本,是中华民族正史传统的延续。体现了国家意志的新中国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成书过程,真实反映出 1950-1970 年代中国社会和学术、出版的生态环境,反映了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起始阶段的状态。" 点校本二十四史 " 是学术界、出版界共同智慧的结晶。作为继标点本《资治通鉴》后又一个大型史籍现代整理本,在古籍整理方式方法及体例上进行了全面探索,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学术规范,因此而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通行本。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