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肾内风湿科迎来了一位特殊患者,65 岁的窦大叔患有尿毒症且合并其他疾病,他不远万里从青海来到深圳,只为打通 " 生命之路 "。
决定实施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
窦大叔今年 65 岁了,病史比较坎坷。几年前,窦大叔就因膀胱癌进行了多次手术治疗,还有严重的双侧腹股沟疝,现在肾功能又不好了。经历了多次手术和多种疾病的打击,窦大叔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在一位深圳朋友的推荐下,窦大叔听闻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肾内风湿科郑智华教授在肾脏病方面造诣颇深。出于对中山医院品牌的信任,窦大叔和家人不远万里从青海来到深圳,希望能够在中山七院肾内风湿科得到更好的治疗。
考虑到窦大叔的身体情况特殊,郑智华教授立即安排窦大叔住院治疗,并为他进行了完善全面的评估检查。检查发现,窦大叔已经到了慢性肾脏病 5 期,即尿毒症期,肾功能已经所剩无几,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此外,胸部 CT 显示窦大叔存在膀胱癌多处转移的可能;同时,在肾脏病影响下,窦大叔还有肾性高血压和肾性贫血的情况。
由于窦大叔的情况较为复杂,为保障窦大叔的安全,郑智华教授组织全院多学科团队会诊(MDT),邀请了中山七院泌尿外科、肿瘤科、胸外科、放射科及普外科的多学科团队,针对窦大叔身体的各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评估,为他制定了涉及肿瘤、腹股沟疝、肾脏等治疗的全面治疗计划,希望能一站式解决问题。
在肾脏治疗方面,窦大叔较为复杂的身体情况也给肾内风湿科团队出了不小的难题。由于窦大叔进行过多次腹部手术,且存在膀胱造瘘以及双侧腹股沟疝,腹膜透析显然不适合窦大叔。
同时,窦大叔的上肢前臂血管条件也不是很好,血流量无法达到预期,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呢?郑智华教授带领肾内风湿科血管通路组医生经过详细的评估和讨论,决定为窦大叔做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患者送来锦旗
多学科协作打通血管 " 生命线 "
高位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动静脉内瘘术式。动静脉内瘘术是指人为的将动脉和静脉之间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连通,形成血管通路,是尿毒症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具有安全有效透析血流量充足,感染机会少等优势和特点。
高位动静脉瘘成形术一般选择在患者的非优势手臂上,其主要部位在肘部。主要血管选择为肱动脉和肘正中静脉或肘部头静脉。将肱动脉的血流和肘部主要的静脉血流之间建立通路,便于进行穿刺,进行血液透析。
窦大叔血管条件不是很好,体质较为复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血液流量对心脏的影响。如果高位自体瘘的血液流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心衰及静脉瘤样变等问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吻合口大小,让血液流量稳定在适当范围内。
窦大叔在中山七院接受了左肘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全体手术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患者病情稳定。窦大叔的血液透析 " 生命线 " ——动静脉内瘘成功建立,血液流量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成功建立了血液透析的 " 生命线 " 后,按照多学科团队会诊提供的治疗方案,窦大叔又在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进行了疝气手术,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腹股沟疝。在各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窦大叔的身体情况持续好转,人也越来越有精神了。10 月 10 号,窦大叔终于顺利出院。出院时,窦大叔为肾内风湿科送上了 " 医技医德赛华佗,心热似火如家人 " 的锦旗。
" 动静脉内瘘 " 对于常人来说,仅仅是个很陌生也很遥远的名词,但是对于需要用透析来维持生命的肾衰竭患者而言,它却至关重要。因为,血管通路就是他们的 " 生命线 ",他们需要通过这条窄窄的 " 生命线 " 来进行透析,维持生命。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黄明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