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1-03
深晚报道|超高龄手术!中山七院为98岁老人腔镜胆总管取石解除痛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前不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普外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98 岁的文婆婆,她也是中山七院开业以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纪最大的。文婆婆因胆囊、胆总管结石腹痛 20 年,最近一段时间实在疼得厉害,想做手术却因超高龄而接连被医院拒收。最终,中山七院通过手术帮老人解除了痛苦。

98 岁老人胆结石腹痛 20 年

20 年前,文婆婆反复出现了进食后腹痛的症状,前往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 "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 "。当时考虑到文婆婆已经 78 岁,年龄较大,于是采用了保守治疗的方式,在医院进行消炎止痛缓解症状。

这 20 年来,文婆婆的腹痛反复发作。然而,她一直没有接受系统治疗,仅仅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疼痛。直到今年 7 月,文婆婆的症状加重了,不仅腹痛发作频繁、痛感加重,每次进食后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吃什么吐什么,人都消瘦了。文婆婆的家人立刻带她前往医院进行治疗。然而这一次,保守治疗也不管用了,剧烈腹痛的症状没有缓解,文婆婆仍然感到恶心呕吐无法进食,每天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

在病床上,文婆婆对家属表达了进行手术的强烈意愿。然而,手术却远没有文婆婆说的那么容易。考虑到文婆婆已经 98 岁了,身体状况较复杂,心肺功能较差,并且还患有帕金森病和高血压,合并内科疾病多,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接连几家医院都拒绝为她进行手术。

后来,文婆婆来到了中山七院,普外科团队并没有像其他医院一样拒绝为她进行手术。考虑到文婆婆身体状况较为复杂,普外科汤地主任组织麻醉科、心血管中心和重症医学科进行了多次全院多学科团队会诊(MDT),评估手术风险,并为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超高龄患者频出难题

手术麻醉是这场超高龄手术的核心难题。考虑到文婆婆已经是超高年龄,全身麻醉风险较高。一般而言,考虑到高龄患者可能有心肺功能不全的问题,局部麻醉会是风险更低的选项。

经过和麻醉科的多次讨论与评估,普外科主任汤地决定首先采用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的手术治疗方式。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也不需要进行开腹造成较大创伤,只需要局部麻醉,通过内镜进行操作,经过十二指肠乳头,把胆管结石取出,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文婆婆为普外科团队送上锦旗

9 月 17 日。文婆婆被推入了手术室。起初,手术进行顺利。可是,当内窥镜进入十二指肠后,却在十二指肠处见到了一处巨大的憩室。憩室就好像是一个鼓起的束口袋,将十二指肠乳头完全包裹在袋子内,挡住了十二指肠乳头的开口,使得后续手术操作难以进行!考虑到患者麻醉风险大,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医生立刻终止了手术,将文婆婆送回了病房。

虽然第一次手术尝试没有成功,但是文婆婆的手术意愿依旧强烈。在查房时,她告诉医生:" 医生救救我吧!再试一次,我不怕死,一定要把结石取出来!"

通过进一步评估,手术团队决定采用腹腔镜、胆道镜 " 双镜联合 " 下的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的手术治疗方式。虽然腹腔镜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是,腹腔镜胆管取石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这对麻醉团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经过多次讨论,普外科和麻醉科团队终于达成共识,为文婆婆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及麻醉方案,尽量缩短麻醉时间,降低风险。

9 月 26 日,文婆婆第二次被推入了手术室。手术麻醉中心主任池信锦亲自为手术护航。手术过程中,麻醉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台上,普外科医生争分夺秒地进行手术操作。在全体手术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手术仅耗时 1 小时 30 分就顺利完成了。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术后,文婆婆被送往 ICU 病房进行监测和恢复治疗。经过 3 天的恢复,文婆婆状况平稳,转入普外科病房,不久就能够恢复进食了。家属介绍,老人家胃口很好,一次能吃下半碗粥。" 她还特别喜欢喝医院配的奶粉,吃得有滋有味。"

10 月 16 日,文婆婆康复出院。因为在病房住得特别舒服,老人出院时还有点依依不舍。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周恬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